己丑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根据物质在不同气候中呈现的不同形态而归纳出来的五种元素,具体是指金、木、水、火、土。其中,土有“湿土”“燥土”之分;水有“坎水”“巽水”之别;金有“庚金”“辛金”之异…… 这五种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克制关系形成了古人认识世界的框架。 后来,这种观点被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穴位中,“五腧穴”——商阳、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被称为“经脉五脏之原”,其对应的五脏为肺、脾、心、肝、肾,五行属性依次为金、土、火、木、水。这五个穴位在临床上极为重要,既是我们诊断疾病的重要标记(如针灸治病必求于“本”),又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法(常以“补”“泻”或“温”“清”来调理)。
我们经常听说“土生金”“金生水”等成语,其中的“土”“金”“水”也分别对应着脾胃、肺和大肠。《黄帝内经》中指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养生,法于土,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肺病,咳逆上气,喘满肩背热,汗出,皮肤痛,如针刺,舌卷短,小便黄。治之以散,刺背俞,用艾灸,可灸二百壮。”“大肠病者,腰痛,尻痛引背,足跟痛,脊背痛。取之大肠。”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常识后,就可以大概了解《黄帝内经》的框架了——它像一本指南,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调养身体、如何应对疾病。
当然,这本“书”很厚,有10268字,内容极其丰富,涉及自然现象、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生辰八字、人体经络、脏腑血络、针灸穴位、中药方剂等诸多知识点。但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本书虽内容丰富,却又似简约通透,给每个人的启示就像那缓缓流淌的山间之水,虽然细微,却亘古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