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靠什么业?
“中国经济的四驾马车”,这个提法可能不太准确,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四根支柱”更为恰当。这四根支柱就是投资、消费、出口和外资。 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发展靠投资(GDP增长的来源中,投资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那个时代所谓“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基本建设(俗称“大基建”);改革开放以后直至21世纪初,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投资的主体由“大基建”转向了房地产,出口则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而外贸则面临海外市场需求萎缩的压力,出口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了当前应对严峻国内外形势的唯一选择。扩大居民消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3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目前看来,消费和投资这两大板块似乎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投资方面,除了少数资源类行业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以外,绝大多数行业的投资机会都已经十分有限。而在消费版块,尽管消费增长的空间非常广阔,但受制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消费很难迅速得到提振。在外贸版块,虽然欧美国家面临衰退风险,我国企业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是“后危机时代”全球化进程不会中断,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出口的增长。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选择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刺激消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消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即非生产的消费支出,也叫最终需求或最终消费支出),因为它是决定宏观经济走势最为关键性的动因之一。 从长期来看,制约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的并不是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因为一个国家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增长率应该大致相近甚至是超过GDP增长率。真正制约居民最终消费的是储蓄(S)和投资(I)在C=Y-T中的比重,也就是要克服“凯恩斯主义”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因为边际效用本身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捕捉。只有通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或者降低居民税务和支出的方式才能实现最终的消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