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世界工厂?
先说我的结论,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或者说很难再以低成本生产商品了! 这个问题我去年思考过并写过答案,今年重写了部分并且发到了我们企业内部刊物上(我们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这里我放一张去年的图片,今年做了一些修改和增删。 制造是不是真的成本已经很高了? 看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主要看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的供应链已经属于比较完善的了,小企业难以介入。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在成本和效率上,它们所处的地域一般被称为“产业走廊”或“产业带”,比如广东的家具产业带、浙江的服装产业带等等。这些产业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运输费用的边际代价。
以江苏南通为例,如果从上海港运输集装箱到南通港只需要4小时,那么在上海从事加工再运往南通进行组装的企业基本不存在,因为在江浙沪一带这样的物流时间基本被视为零,而如果在青岛或者大连进行集装箱海运的话则运费会贵很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地区的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另一个地区的同行业企业时它就会搬往那个生产成本低的地区,直到它达到最优的生产成本为止。当然,迁往他地的不仅仅是该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
所以可以看到美国不断的有人呼吁要重返制造业,重新建立自己的产业带。而中国也在沿海打造一个个新城,引导产业迁移。 中国制造曾经以成本低廉享誉全球,但我们现在看到欧美越来越多的产业回归,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删除了103项限制类项目和52项淘汰类项目,涉及半导体、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放松对这些行业的限制,产业的准入门槛降低。
实际上,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制造业就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而中国的优势又是劳动力成本低下,所以我们的制造业一直是以成本低著称的。但近年来,劳动力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能耗强度又受严格的监管,我们的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