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如何降低风险?
从风险的分类来考虑,企业投资面临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另一类是企业特有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管理运营风险和投资选择风险等。 对于一般性风险,需要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对于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即使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也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反之,对于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即便其影响程度较大,也不须花过多的精力去专门防范。当然,可能性很小的风险,一旦出现则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按照风险发生作用的途径将风险划分为四类:
一、造成实际损失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融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亏损风险、破产风险等,这类风险直接造成企业的实际损失,应特别注意。
二、造成机会成本增加的风险:包括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带来企业实际的损失,也可能导致企业只能获得最低的收益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三、无法确定是否会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直接的损失,也可能会阻碍企业正常经营的进行,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agency cost)。尽管这类风险未必一定会对企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四、可转变为其他三类风险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风险、产品或服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单独产生作用,也有可能相互叠加而产生连锁反应,故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因给予不同的对待方式。
第一类的直接损失型风险应该力求避免,对于第二类的间接损失风险应该尽力减小,而对于第三类和第四类的潜在风险则需要做好相关的应急计划。
我们还应当注意区分个人风险与组织风险以及宏观风险与微观风险的区别。
有时,个人风险可能会演化为组织风险或者宏观风险,这时需要对风险的影响范围做出合理的估计。而对一些特定的微观风险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散化、组合化的方法予以应对。
项目分析、评估,是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选好了优质项目,投资风险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倘若投资决策失准,风险就会从源头产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计划与控制,防范市场环境变化引发的各种风险;项目实施完毕,必须做好验收与审计,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舞弊行为。具体来说,可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战略
企业投资多元化既包括投资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也包括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分散化。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既可以为多元化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又可以避免单一资金来源存在的各种风险,减少资金供应方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具体的方式可以有发行股票、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等。投资方向的分散化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多行业投资,多领域发展,使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方向以相关为主、不相关为辅,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投资方式的分散化要求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采取内延和外延并重的增长战略,在自主研究开发和对内自我积累的同时,适当进行购并和对外融资。只有采取了多元化的投资战略,企业的投资风险才会降低,投资收益才能稳定。
二、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防范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的基本条件,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投资风险的防范、转移、补偿等三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在投资风险的防范方面,企业应该组建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或投资管理团队,通过加强投资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来提高投资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使投资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加强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投资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投资决策权责制度、计划控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投资风险的转移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在投资中要求对方提供一定的担保来转移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如果对方出现舞弊行为,企业就可以要求担保方提供相应的补偿,以降低投资损失。在投资风险的补偿方面,企业应该计提一定的风险损失补偿基金,以备发生投资损失时提供部分补偿,使企业能够及时弥补损失投入新的投资,维持生产经营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投资效益的考核
加强投资效益的考核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投资效果评价制度来进行,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中的投资报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本积累率等指标对投资效益进行考核与评价。对投资项目进行事后的效益评价,可以总结投资管理的经验,吸取投资管理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