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的总体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原理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 其中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一个多元素体系。比如木不止包括树木,还包括花草等等;火也不止代表火焰,还包含温暖等。
了解了五行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五脏的五行属性。 在中医的眼里,人体不仅是由血肉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且还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金属结构。所以,五脏除了具有生理功能外,还带有五行属性。 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这不仅仅是解剖学的概念,更是中医学的理论总结。
为什么这样讲呢? 《黄帝内经》中指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间是人,阴阳在中。”人身之阳,心肺二脏居上,属阳中之阳;而腰以下,肾和膀胱居里,则属阳中之阴。身体中间的部分,脾胃居中,属阴阳平和之气。 而五脏六腑中,除心、肺、脾、肾四脏之外,余下一气一腑,皆属阴阳偏盛偏衰之体。故称为“脏腑气血阴阳虚损”。 所以说,中医眼中的五脏,不仅是生命活动的主体,而且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它不同于单纯的解剖学意义上的脏器,而是一个有形且功能完整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