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别墅还是别墅?
看了下这个问题下的答案,貌似都是营销号,那我就来说下吧! 首先明确一点,国内目前的建筑模式以多层住宅为主,四层以内(含)的别墅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讨论中国式的“别墅”和西方古典别墅的区别是没多大意义的——中国的古典别墅也是四合院的平屋顶版啊。 所以这里说的“别墅”专指带大花园的低层独立式住宅。为了讨论方便,先对“别墅”下个定义:
1.独门独户;
2.有大花园(这个没要求一定要私人的,但至少不能是一目了然的公共绿地……);
3.低层(一层两层都行,反正不能有太高的大空间,不然怎么算是“墅”呢?) 一开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浙江湖州太湖边的吴兴山庄,这应该是最接近东方人“别墅”概念的建筑了:
这是网上找的图,我去过多次,每次都被震撼到…… 当然,有人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富豪们住的“豪华洋房”而已,但是如果你知道太湖边这种类似的建筑过去只有富甲一方的乡绅才能住的话,大概就不会这么想了。
另外,国内有很多所谓“叠拼”别墅,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其实是把两层半的普通住宅重新包装一下,本质没什么变化。这类房子一般位于大城市近郊,土地成本较高,因此设计者把地下室抬高至地面作为第一层(实际上在建筑设计上,地下室是作为基础部分考虑,是负一的,并不在房屋的第一层),这样虽然多占了地下空间,但却可以把一层的卧室做到很大,从而通过增加套内面积的方式来提升居住舒适度。
以上两类都算中国比较传统的“别墅”形态。 而当今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已经远大于房地产开发商建设速度,因此“别墅”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只要是独门独户的低层住宅,哪怕没有花园,也属于“别墅”。于是以前面的吴兴山庄为例,如果没有大花园,估计很多人看都不会看一眼。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无花园的“别墅”反而成了稀缺产品。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念区分,下面来说说“别墅”与高层住宅的本质区别——“墅”的灵魂在于独立的私有空间和自然的渗透。
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总结“别墅”的精神,那就是: 围合、院落、自然、层进 。
“围合”是指建筑把自然包围起来,“院”就是指建筑中让自然和人进行交互活动的场地。有院子和没有院子的别墅,居住体验大不一样。
现在有一些开发商很聪明,他们不做大院的别墅,而是做有小院的别墅。对于中国人而言,院子可以说是血脉里的东西,因此即便院小而致密,也能博得众多买家欢心。
自然不用说了,有了院子才有了自然,至于庭院的花草树木如何布局,那是设计师和业主共同完成的事。 “层进”意味着空间的层层递进,这是别墅与多层住宅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