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成语有哪些成语?

慕瑞轩慕瑞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把含有“鸡”字的成语称作“鸡成语”。含有“鸡”字的成语挺多的,据不完全统计,不下数十条。概括地说,有12字成语2条,16字成语1条,4字成语20多条,3字成语2条,2字成语5条。“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风雨如晦,鸡鸣喈喈”是2条12字成语。“风雨晦明,鸡鸣不已,诗曰‘山有乔松’”是1条16字成语。下面专就常见的4字成语略作梳理。

1、凤毛鸡胆。

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联合式成语。凤毛,凤凰的毛,比喻珍贵而稀少;鸡胆,鸡的胆子,小得很。本成语比喻有才能的人极少,无能的人很多。

2、鸡骨支床。

由偏正短语构成的成语。支床,支撑着床。本成语原作“支床就枕”,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医全之治病也,下针有符,起死回生,支床就枕,闭棺复生。”比喻重病在身,不能起床。例如:“今年春节,八十老母染病不起,鸡骨支床,气息奄奄,全家悲恸。”

3、鹰 Owl(雄鸡)斗。

由并列短语构成的成语。斗,斗架。鹰和鸡争斗。本成语比喻不自量力。

4、“鸡皮鹤发”和“鹤发鸡皮”。

这是两条语序不同的并列式成语。皮,皮肤。发,头发。本义指皮肤像鸡皮一样多皱,头发像白鹤羽毛一样泛白。“鸡皮鹤发”侧重指老人的头发,多用作主语、宾语;“鹤发鸡皮”侧重指老人的皮肤,多用作定语、状语。

5、“鸡飞蛋打”和“蛋打鸡飞”。

这也是两条语序不同的并列式成语。本义指鸡飞走了,蛋被打破了。现比喻结果一无所获,落得两头空。两个成语虽同源,但分别采用了正序和逆序的形式表义,区别还是很大的。前者侧重指失去了“鸡”,多用作主语、宾语;后者侧重指打破了“蛋”,多用作定语、状语。

6、“杀鸡儆猴”和“杀鸡骇猴”。

这是两条意义相同的并列式成语。儆,通“警”,惩戒。骇,惊吓,震慑。原意为杀鸡给猴看,现在常以“杀鸡儆猴”来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杀鸡骇猴”一般只在口语中使用,书面语中几乎不用。

7、“呆若木鸡”和“木鸡养拙”。

“呆若木鸡”为偏正短语构成的成语。呆,呆滞,发傻。木鸡,古代一种珍贵的鸡。本成语的本义是形容技艺高超,现在多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多作谓语、定语、补语。“木鸡养拙”为兼语式成语。拙,拙笨。语出《庄子·达生》:“纪灵子曰:‘吾将鸣与,其未可去邪?吾将闭与,其奚不反邪。’至德载动物而动,动物未见其动,官休心死,彼其竭矣。夫造化者必因枝柯,审之不败,反乃舍之。今子有枝柯之名而无枝柯之实,无虑将用之,则奚若?’纪灵去之。逾旬而反,曰:‘吾去之于邑,见一斗鸡者。余问之:‘技至于何足而言矣,’对曰:‘去白眼而舍黄虚。’余问曰:‘其巨擘乎?将下股乎?’对曰:‘巨擘其末也,而下股后也。’余又问曰:‘其必有异足以观之。’对曰:‘方虚偻时也,鸡虽有六翮,而不能成飞。’我盖闻纪灵子问斗鸡者之言,用之国。逾年而国大治,因以观余身,三年而余身大治。’故曰:‘鸡虽有之,无用。”现用作怀才不露或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