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录比一般是多少?
关于“报录比” 所谓报录比,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个数据不仅可以在报考院校官网上找到,在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以及一些APP上也可以查到。 在了解完报录比后,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院校性质 从985/211到双一流再到目前最火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看出其地位的重要性,并且一般这类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都会更好些; 如果再具体到地区的话,北京上海的院校也是众多考生的首选,毕竟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会更多,而且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 但是!北上广的高校竞争压力也会更大哦~
2.院校专业 其实,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越好的学校”“热门专业”就代表着“报考人数多” “竞争激烈“ ”上岸难“...... 所以大家在判断一个学校的“报录比”时,不能光看总的报考数据,而要看你所报考的专业在所考学校所处的位置及实力情况如何。
3.地域差异 比如你是想在北京读研还是在杭州读研,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吗(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不用考虑吧哈哈) 那既然如此,不同地区的高校之间的考研难度也会有差别吗? 当然有啦,就像我刚才说的,不同学校之间是有差别的哈~ 北京上海的学校普遍竞争压力大一点,像南京、武汉、成都这些热门城市的高校也都很抢手哦~ 4.报考批次 举个例子来说一下,例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年复试分数线为369分,计划招生人数为79人。但是这只是初试的分数和招生的人数吗? 这个数字背后其实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复试比是1:1.27” 根据武大官网显示信息可知,进入复试的人数为98人,除去一人弃权外,一共淘汰了19人,所以最后拟录取人数为79+1=80人。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虽然今年的报名人数只有150左右,但实际参加复试的考生却有200人以上,也就是说,当年的报录比约为2:1 而如果明年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未变或者略有增加,且初试成绩过线的考生都参加了复试的话,那么明年的报录比将超过3:1,甚至更高!
所以大家可不要小瞧“复试比例”这个东西啊! 所以说,同学们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一定要去查找往年该校所报专业的报录数据呀,尤其是要关注复试名单里淘汰掉的学生是哪门科目没考好,或者复试被刷的人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开雷区,争取一次成功上岸!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目标学校和心仪的专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