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为金和五行为火的合适吗?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于《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成书的《尚书·洪范篇》里,它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不但构成了这个世界,而且构成了一切形体,一切生命。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五行相生相克)。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所颁布的《秦德公簋》上刻有“五方帝”的说法。这里将天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每一方对应一种元素: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中央为土。
到了汉代,出现了五行相配的信仰:东方青帝灵威仰,属木,色青,主春天;北方黑帝叶光纪,属水,色玄,主冬季;南方赤帝赤飚怒,属火,色朱,主夏天;西方白帝白招拒,属金,色白,主秋天;中央黄帝含枢纽,属土,色黄,主宰四季。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木在东方,主春气升发;火在南方,主夏气宣散;金在白色位置,主秋气收敛;水在北方,主冬气闭藏;土在中州,主长夏之气活跃。它们之间是这样的: 在中医里面,用五行来表示五类影响人体功能的物质:
1、木类,包括肝胆经的经脉和穴位,它们的作用是升发,疏泄。
2、火类,代表的脏腑器官有心和小肠,它们的作用是温煦、生发、化气。
3、土类,代表脾胃经络和穴位,它的作用是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精微。
4、金类,代表肺和大肠,金的特性是肃降、流通。
5、水类,肾和中医学里的“二阴”,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成分。 这些物质和精神活动有什么关系呢?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志”的概念: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的是脾土的情绪,肝木的情志,心肺的心情,肾水的情志,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气势。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悲忧伤愁的心情影响到脾气,使得脾脏的功能减弱。
2、大怒导致肝气上升太亢进而引起的疾病。
3、过思虑伤脾气,引起食少、腹胀、大便稀溏。
4、恐惧伤肾气,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固摄能力减弱。
5、大喜伤心阳,加上情绪激动,心神不宁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五行的这一概念被后世广泛引用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是古人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