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有什么?
以前,在上海的西北角,也就是现在的普陀区,有一片被叫做“小昆山”的地方,这里原属于苏州府昆山县,因境内有诸多小山,故名“小昆山”。 明弘治十年(1497),因昆山县城东境地势低凹,屡遭水患,于是在县城东北修筑新城,取名新昆山,以此代替旧县。而原县城附近的小昆山一带就成了苏州府昆山县的荒郊野外。
后来上海建市后,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市区面积迫切需要扩大,于是一座座大桥开始在苏州河两岸崛起,其中由上海市政设计院设计、沪苏两地施工单位共同施工的曹家街桥(今光复路跨线桥)是当时苏州河上最长的钢梁桥,于1952年8月开工,1953年3月完工;同时,沿苏州河两岸还兴建起了大批工厂和小区,如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万航渡路住宅新村(今文庙街小区)、石门一路至四路北段居民住宅区等;
另外在现在的新静安区还有一所名为“静安寺”的寺庙,这也是上海滩最有名的寺庙之一,其最初的建设时间可追溯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宋廷为安抚降附的西夏王李元昊,赐予其封号“静安寺主”,并在今静安寺地段建成寺庙以供奉其佛像,这就是静安寺得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