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停了中国大飞机项目?

屠夏东屠夏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摆明一下态度,本人长期支持航空工业,当年在西北某飞机制造厂工作过,对国内民航客机的研制有着深刻的了解。

首先,从C919本身来说,其研发工作一直进行得很顺利,并且已经完成了所有试飞任务,取得适航证后就可以陆续交付用户了(当前第一架C919的合格证已经申请)。而且考虑到国内需求,初期生产的C919将会大量出口,内部矛盾不会很大。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们看看CAIGA(中国商用飞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前的格局,按照规划,ARJ21是商飞公司的产品,归中国商飞公司管理,C919是大飞机公司产品,归中航工业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管理(以下简称商船)。

问题就出在这里,根据消息,目前商船的产品主要是C919,而对ARJ21的开发仅处于开发阶段。有分析师认为,这是由于C919规模更大、利润更高导致商船更重视C919而不是相对小批量的ARJ21;还有的分析家认为,这是由于C919使用单台发动机,而ARJ21使用两台,因此制造复杂度更高的ARJ21会导致产能不足。总之,不管如何解释,一个较为先进的民族工业竟然因为“利益”这种最卑劣最无耻的理由停滞不前,实在是让人齿冷。

当然,作为曾经的中航工业一员,我对此也是深有感触。虽然中航工业的不少民用飞机项目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但是真正起步还是在本世纪之初。当时在陕飞公司(现已并入贵飞公司)工作,看到一些老职工还保留着的“红旗二号”、“运七”型号档案资料,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是难以言喻。

随后几年,随着“新舟60”、“新舟70”的逐步发展成熟并陆续投入市场,我们那种兴奋的心情也逐渐消减。毕竟对于我国这个工业体系来说,“两弹一星”是个特殊存在,能够独立研制航空母舰、大型运输机这些装备固然值得高兴,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基础的面貌。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把该做的事做好,从而为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得今年正月回家,刚好碰上原单位组织春节团拜,当时的院长(现在是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讲到我院“208项目”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或许对于国家来说,一个航空公司或者一个飞行器研究机构的得失并不重要,但我们这些工业体系上的零件、螺丝钉的想法可就简单多了——愿我们的努力,能给我们生活在一个航空工业更强的祖国。

贲韵橘贲韵橘优质答主

一、大飞机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其研制经费相当于一个小型三峡工程,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苏联在研制大飞机的过程中前后耗费了上千上亿的资金,以及无数研发人员的心血,最终却导致了财政严重透支,军费开支严重不足。

二、大飞机技术本身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的技术,其本身的研发周期非常的漫长,苏联在研发大飞机的过程中前后耗费了25年的时间,如此之久的研发时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同时大飞机本身的技术跨度太大导致苏联的航空工业被大飞机完全拖垮,其他战斗机项目无一例外的都被大飞机严重的影响到了,如经典的米格29便饱受大飞机拖跨之苦。

三、研制大飞机是一个非常庞然复杂的系统,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苏联在研制大飞机的过程中便因为一些技术瓶颈的存在导致其无法突破,例如大飞机的涡扇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直无法达到研制要求,此外在大飞机研制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涉及国防性质极强的技术一直存在争议,比如说电子作战系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