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有什么属性?
在古典文献中,动物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是丰富而多元的。例如虎被描述为“虎者,阳物也,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礼记·檀弓下》);“虎,猛兽不可近,近则伤人”(《礼记·曲礼上》);龙则是“鳞虫之帝王”(《礼记·祭统》)、“有翼而飞”的(《庄子·秋水》)等等。 至于十二生肖,除了辰龙、酉鸡、丑牛、寅虎等少数几个外,其他几位的形象在古籍里都是恶评居多。子鼠,“宵行,窃香贼”(《礼记·曲礼上 》);丑牛,“耕畜,蠢尔愚顽”(《礼记·郊特牲》);寅虎,“山兽,淫虐毒螫”(《礼记·曲礼上);卯兔,“阴类,幽冥神怪之物”(《礼记·郊特牲);……未羊,“柔毛,窃食行污”(《礼记·月令》);戌狗,“吠犬,荒诞妄警”(《庄子·秋水》);亥猪,“家畜,饮食人之食品”(《礼记·乡饮酒义》)。可见这些动物的属性几乎都是负面的。 但如果把这些语言拉回现代语境,那就好笑了——子鼠,聪明机巧;丑牛,勤奋朴实;寅虎,威猛果敢;卯兔,灵活善变;……未羊,纯洁善良;戌狗,忠诚尽责;亥猪,纯真可爱。谁敢否认这些动物没有自身的正面特质呢? 但是,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明的时候,所依据的正是他们的消极属性,而不是它们的积极属性。这是因为,对于“文明人”来说,他们本身就已经具有了“正名”的基础,不需要再像原始部族那样靠“符箓奇术”来“正名”了。所以他们也就可以堂堂正正地用着“反名”制造的各种器具了。
于是乎,子鼠虽“奸”但“智”且“灵”,可载书传讯;丑牛虽“蠢”却“勤”且“朴”,可日耕夜牧;寅虎虽“猛”却“勇”“忠”且“诚”——因为“猛”可以“斩将搴旗”,“勇”可“马革裹尸”,“忠”能“誓死报国”,“诚”可使“人心归服”。 所以,这十二种动物便成了人类的“象征性亲属”,与我们一起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悠久而漫长的时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一个生肖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比如十二生肖中的鼠、龙、蛇、马、猴和猪属阴,虎、狗属土,牛、羊属金,马、狗属火。在算命文化中,这样的五行阴阳搭配对于人的命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传统风水学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而“阴阳”则是普遍推动要素。无论是五行元素还是阴阳元素,均蕴含着宇宙中所产生变化的规律。
不仅有五行属性,在十二生肖中,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是阳,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和亥猪是阴。如果把中国传统的八卦与十二生肖结合起来。按照后天八卦方位:东方为震为龙,所以东方属木,子鼠和寅虎也属木。南方为离为龟蛇交合,所以南方属火,午马和未羊也属火。西方为兑为蚌,所以西方为金,申猴和酉鸡也属金。北方为坎为豕,所以北方为水,亥猪和戌狗也属水。中央为土。
子鼠未羊为阴,午马亥猪为阳,而龟蛇交合即阴阳合并,所以,午未合并为阴阳平衡,午未合并为阴阳平衡,午配未,则火制金,午马不能全金,而成为半金,未羊不能全木,而成为半木。其它三个方位均是单一的一卦,例如东方为震为龙为木,而把木分给子寅二位,子为鼠,鼠可食木,所以是木的太阴,寅是虎,虎可护木,是木的少阳,卯兔虽在东方木位,但卯不在东方之卦震上,卯在巽上,巽卦的卦象为“风”,所以卯兔配风,而风可焚木,这样就使木位成为木风混合的局面,并使卯位与未位成为配合的终始位,“卯未”相合为阴阳平衡。
申猴配酉鸡本应在兑卦上,但兑卦的另一配位是在中央,本为中心位,因申酉二位在东方和上方,位高,为防其权重,因此将兑卦拆开分配到中央巽卦和西位兑卦上,由巽卦的“木”来制兑卦的“金”。戌狗本应在坤卦位上,因坤为“地”,“地”属土,这样将戌从西北之位下放到西南方位(为防权重),而坤本位为西南,这样未羊和戌狗均在西南坤位上,从而形成了戌未相配,申和酉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