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字五行怎么算的?
曹姓,中国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目前,曹姓人口列全国第八十七位。 曹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至2016年,曹姓总人口为731.1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5%。 根据明代学者梅鼎祚所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记载,东汉末年,曹操迁世家豪族至冀州,以充实当地人口,其中就包括“昭武九姓”之一的曹国后裔。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昭武九姓”是唐朝时对于中亚九国诸侯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称呼。因为这九个国家的国名用汉语书写,都是单音节,读起来非常响亮,所以又被称为“七羯刺支国”或“十羯刺支国”。 这九个国家分别是石国(碎叶城)、康国、史国(宁远城)、曹国、何国、安国、石汉国、突骑施汗国和粟特国。这其中的曹国就是曹操家族世居之地。
公元四世纪中后期,曹国的国王没有儿子,就把公主嫁给匈奴首领作为配偶,并带他回国。后来,这个匈奴首领统率匈奴人与罗马人展开了争夺西域的角逐。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期,柔然人攻打曹国,俘虏了国王,将其押往漠北。然而,这位国王却利用柔然内乱的机会,逃脱了回来。 到了十六世纪初,中亚地区发生了“大流沙”事件——突厥部众因部落纷争而四处离散。此时,位于中亚西南部的乌兹别克部首领突然崛起,统一了突厥各部,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乌兹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蒙古西征后的回鹘语言相当接近。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乌兹别克汗国采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既然自己的母语与回鹘语相当接近,那么就寻找同语系的部落,并把他们迁徙到自己的领地,给予特权,使其成为自己统治下的土著居民。 这些被迁入的部落主要有八国,即八姓,分别是乌兹别克、卡迪尔、克烈、乃蛮、汪古儿、弘吉剌、伯颜和巴儿思。这些部落大多来自中国西北部和中亚,有的属于游牧部落,有的是定居农耕部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佛教或基督教等。
由于这些部落来到的时间不等,而且历史渊源复杂,所以分布也非常零散。比如,我们熟悉的维吾尔族人主要分布在如今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一带,而哈萨克族的主要聚居地则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和我国新疆阿拉山口附近。 除了上述八个部落外,还有五个小部落也一同被迁入。他们主要隶属于四个王朝,分别是花剌子模、阿拔斯王朝、加尼札姆王朝和黑羊王朝。
以上十四部落在历史上合称“瓦剌额耳根”,简称瓦剌。他们的领地称为瓦剌额耳根州,简称瓦剌州。 在上述所有部落中,有两个部落的来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一笔——那就是乌兹别克人和弘吉剌人。 我们先来说乌兹别克人。据传,他们原本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部落,因为部落纷争,首领带着一部分人南迁,最后到达了今阿富汗的喀布尔河流域。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当地君主的高规格接待,并被授予“乌兹别克”的称号。
所谓的“乌兹别克”一词实际上就是“撒尔塔”的意思,也就是“外国人的意思”。因为这个称号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所以后世的乌兹别克人大都以此为荣。 我们再来看弘吉剌人。关于这一部分的迁徙过程,正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他们之所以能进入中亚,是因为其宗教属性和文化属性都比较适合那里的生活方式——弘吉剌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妇女地位较高,信仰穆斯林教。
到了明朝初年,洪武皇帝朱允炆为了安抚蒙古势力,把公主下嫁到蒙古,同时派遣大臣前往册封,结果这两个人一个都没回去。原来,他们都被蒙古人扣留了起来。 朱元璋得知情况后,立刻派兵征讨蒙古。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朱棣亲自率部出征。令明廷没有想到的是,蒙古军竟主动撤退。
正当明军疑虑之际,蒙古军队却做出了更让明廷感到意外的事情——他们竟然向明庭送来了两份厚礼。第一份礼物是一头骆驼,驼背上端坐着一位身穿明朝官服的蒙古使者。第二份礼物是一名女奴,她的背上刺着“钦差总督军务恭人”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