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是谁的故事?
关于东山再起,我们可以联想到不少句子: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能失败便不能成功,不能一蹶不振,要坚强的站起来,继续奋斗,争取达到很高的成就,这样才可以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更多的表示一种成功之后失利,然后又重新成功的意思,而非仅仅表示“再度担任要职”。
那么,这个东山再起到底是谁的故事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成语,让它被我们应用至今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讲述。
《新唐书·王义方传》:“乐广之宽容,刘伶之诞放,皆足以擎斧蒿掇,可事可观。义方闻之曰:‘吾不见毁夫,则见小人得其志,何喜焉?’遂不复东扶丧,西归长安。尝谓所亲曰:‘虽弃官,犹夕举朝寄名,未敢自安,方求尔为东山,待余一日见用,则遂意矣。’久之,不出,隐于嵩山,时岁荐举,公卿相荐,莫不起而行,遗布远近。”
意思是说王义方不因为别人比自己成功就不能开心,也不因为失败就一蹶不振。他曾经对别人说:“我不欣赏那些夸耀自己成功的人,反而喜欢观看别人成功。失败是一种痛苦,但它是成功的前奏。如果失败了,就振作精神重新再来;如果成功了,就谦虚再谦虚,不能得意忘形。在失忆的时候,要学着保持清醒。”王义方一生刚正不阿,刚直不阿,以直谏闻名。他历任东宫典膳、御史、侍御史、岐州刺史、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职。
当官后,他毫不隐晦地主张加强皇权,抑制宦官,奖励农耕,崇尚儒习,反对佛老。他曾奉命出使宣奉朝,看到朝廷对外战争频繁,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在回国后上疏李弗:“皇上如果不考虑更换政策,那么,即使是黄河决口,山崩地震也是不可能避免的了。”李弗看后哑然失笑,未加答复。及太子李范即位,即昭宗,对他十分赞赏,对他的上疏特别赐见,并说道:“您在关中数年,对此地了解很深,可任京兆尹。”王义方当即拜谢。当即将离开岐州时,岐州百姓士民1000余人都争先出来为他送行,给他赋诗,赠送盘缠。王义方还乡后,朝廷追赠其为工部尚书,谥号贞。
这就是“东山再起”的由来。希望大家可以学习王义方这种胸怀宽广、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