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小城市球队如何?
在如今这个世界中,大都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资源不断地向大都市集中。在体育领域中也同样如此,虽然NBA联盟中不乏孟菲斯和俄克拉荷马城这些小城市,但他们的成功都有很大的偶然性:无论是灰熊还是雷霆,都离不开优秀管理者以及超级球星的打造。
虽然21世纪以来还涌现出了诺维茨基、加内特、邓肯、波什等成名球星,但与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这些大城市相比,达拉斯、明尼阿波利斯和圣安东尼奥的影响力还是小了几个量级。这也意味着:中小城市想在NBA中打造一支常胜之师难度相当之大,他们往往面临着场馆租金高昂、财政预算紧张、市场开发困难、优秀球员外流这四大问题。对于这些难以“出头”的NBA小城市来说,他们如何生存与发展?在20万人口的新奥尔良、200万人口的休斯顿和280万人口的洛杉矶中间,小城市球队要怎么样做才好呢?
在笔者看来,小城市要想在NBA中生存下去,甚至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两条:首先在竞技层面需要一个稳定且富有竞争力的球队架构,既要有足够数量且具有培养价值的年轻球员,更要有丰富的引援资源以迅速解决“粮草问题”;其次在经营层面,球队需要充分利用地处小城市所带来的各种优势,通过完善本地化运营增强与当地社会的联系,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以一种亲和、友善和草根的形象出现在球迷中间。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的综合推动下,小球市才有可能“逆流而上”,在NBA这片“大湖”里生存下来。
“硬实力”的打造
竞技层面最核心的是球员储备以及引援资源,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储备足够的年轻球员,从长远角度给予球队以实力上的保证;但另一方面,过于年轻化的球队不仅成绩上难以取得突破,更会影响收入来源和球队财政的正常运行,因此就需要通过交易引进有足够经验和知名度的明星球员来促进年轻球员的成长以及维持球队战绩和收入来源的稳定。
小城市的球队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一支充满经验且配置完善的教练组和管理层,另一方面也需要充足的引援资源。引援资源一方面来自于球队自身的市场开发和经营,例如孟菲斯的“税负天堂”政策使得灰熊拥有着足够的运作空间而无需担心税务的限制。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母公司的支持和资源调配,例如黄蜂背靠新英格兰体育集团,而灰熊、马刺和开拓者则背靠霍林斯家族的控股公司。
“软实力”的培养
如果说“硬实力”是一种球队底蕴的话,那么一种善于在NBA“大湖”中生存并发展的“软实力”则是一种生存智慧——在大都市对NBA资源的虹吸效应之下,小城市中NBA球队在经营上要想与那些“大块头”对抗是不明智的,更好的策略是在经营上打“差异化”的牌,充分利用身处小城市所带来的亲民和融洽,让球队成为一种“接地气”的文化符号,成为联系不同地区球迷的一个共同情感纽带,以一种更加“小众化”的方式来经营本地市场。
在日常经营和比赛过程中,小城市球队要将NBA从“大湖”中“小溪化”,通过与本地社会的密切联系来降低NBA作为来自大洋彼岸的职业体育联赛在本土的陌生感,让NBA从一种高高在上的外地文化变为根植于本土的一种元素。具体而言,球队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本地化尝试,例如将主场比赛日变为一种全民化的派对,通过与本地球队和大学进行友谊赛来增加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城市中开展各种娱乐和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