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有哪些景点?
1、北庭故城 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南30余公里的北庭乡北庭村北部天山山麓中,原为汉唐北庭都护府所在地,现为古北庭故城的西半部遗址,占地12万平方米,是现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北朝至五代时期的城址。该城始建于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的高昌王国时期(即公元501年至640年),废置于公元9世记初的突厥汗国时期(约700-780),历时300余年。据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此城北临北塔山主脉,东依喀尔里克山支脉,西靠别哈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周围有数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注北湖中。城内建筑基址多沿城垣和内城南部筑造,多为高床建筑的房屋遗迹;居民区内还发掘出许多陶窑遗址和其他手工业作坊的遗址。还发现多处墓葬群及寺院遗址等遗物分布区。从出土遗物分析,该城自建成之始,便一直是西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之一。同时又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所和屯兵处之一。由于它地处天山北麓中段东端,扼住通往阿尔泰山南北的要冲之地,因此对研究汉代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地位。
2、北郊胡家沟石窟 在现吉木萨尔县西南方向4公里处的北郊乡村西面戈壁滩的断崖上,开凿于盛唐时代(公元七世纪前后)。因崖壁下部有一胡氏人家所居而得命名"胡家沟"。又因在县城北约十华里许而得名. 这里原是佛教活动胜地,后人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遂开凿了规模较大的一座石窟寺遗址,现存窟龛9个;其中正窟两个,侧窟七个共三洞;石雕佛像21尊,泥塑像11躯,壁画80平方米以及石刻佛传故事浮雕画五幅,均为唐代的作品。这些文物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印证着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
3、北庭西大寺 在今吉木萨尔县城北的天山南麓,距县城约5公里处有座著名的北庭西大寺遗址。它是古北庭都护府故城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唐代寺庙建筑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大寺建于公元八世纪的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继吐鲁番的交河故城之后发现的又一座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据考察,整个寺院呈长方形,东西长四百五十米,南北宽二百八十米,占地面积大约一万两千平米左右.其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前部分是山门殿与左右配殿,中部为正殿和右配殿,后部为经房和僧舍等。整个寺庙依山而建,坐北向南,殿堂楼阁错落有致。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宜人,虽历经千载风雨沧桑却依然保持着昔日金碧辉煌的建筑风貌。在这里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盛景象。
4、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又称北庭都护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南三十多公里处的北庭乡境内,是古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北庭故城南倚天山南脉,北临北塔山主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7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风景秀丽,景色迷人,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 北庭故城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史籍记载,早在十六国时,即已在此设郡置县,当时叫"姑墨州"或"宜禾州",属龟兹管辖。北齐时改称为"北庭",隋朝时又改为龟兹北庭,并设置镇戍机构。唐统一天下以后,北庭作为疆域的重要地区,被正式划入了唐朝版图之内,并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北庭都护府下辖轮台、庭州、吉木萨三县,辖境包括今天的天山北麓一带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到阿姆河流域的中亚腹地,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一个最大的军政机构。北宋灭后周政权时,曾一度占据过此地。元明两代,这里属于察合台封地,直到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才划归新疆哈密回部管辖。
5、北庭西大寺 北庭西大寺又名圣寿寺,是唐代西域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现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古佛教寺庙遗址。 该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初期,距今已有干多年的历史,是继吐鲁番的交河故城之后又一座古代城市的遗址。据考证,这座寺庙的原址在今吉木萨尔县的二六井(亦称“二六堡”)附近,后因战乱而被废弃。后来,当地人将这座寺庙迁到北庭故城东墙外的一角重建,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西大寺。新址距老址仅一公里多一点,因寺院所在区域为北庭治下西部,故名“西大寺”。 整个寺院占地面积达两万三千五百平方米之多,平面近似方形,分前院和后院两部分。前部以山门殿为中心,两侧依次建有四大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另有厢房、偏殿及配殿等建筑与之相配套。后部以正殿为中心,配以东西厢配殿、禅堂、僧居及经楼、钟楼等附属建筑物。 寺院内外,到处可见到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特别是大雄宝殿前的那座巨大的盘龙石柱更是引人注目。整座寺庙的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原貌,尤其是一些石雕艺术珍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寺院四周还有大量的石刻遗物和碑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