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应对美国缩表?
1. 美国这次加息不同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动荡时的加息,那两次加息的背后都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这次的加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和财政逐渐盈余(虽然依然很大)。经济强劲复苏意味着需求上升,同时财政收入增加,贸易顺差扩大,因此美联储加息具有充足的理由并且是市场期待的政策方向。所以这一次的加息不会引起世界经济的再度动荡。
2. 中国面对加息的选择不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消化过剩的产能、的去库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只能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然而这一举措不仅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会加剧通胀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降低企业利润来给消费者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如果加息会导致热钱进入中国,那么首先会流向房地产,推高房价,因此税收政策的采用可能性更大一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减税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选择可能也是先调低个税起征点再采取其他措施。
3. 除了加息以外,美国还可以采取缩减QE的量,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当然美联储缩减QE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通胀水平不断升高,加息预期加强。如果到明年美国仍然维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美联储很有可能加息。而中国明年的任务不仅是去库存还要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加息大概率发生在明年。如果美国缩减QE后中国的汇率仍然保持稳定甚至是贬值,那加息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了在中国手中,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降息促进出口。但是如果美国缩减QE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那么我们只能加息以防止资本外流,这是下下策。
缩表将助推美联储加息步伐,二者均将推动美元指数上升。从历史经验来看,缩表与加息大概率同时推进。短期来看,美国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较大,美国国债发行量较大,缩表将直接对冲美债供给上升给债市带来的下行压力,长端美债收益率将大幅抬升,同时带动全球股市调整。全球流动性将进一步缩减,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形成资金外流压力,加剧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这些经济体的货币可能将面临大幅贬值的困境。
美国启动缩表将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美联储开启缩表将导致美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紧缩,一方面将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市场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推动中国经济内部风险加速暴露。因此,从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来看,美联储缩表对中国都有可能存在不利影响。而且如果美元在缩表以后大幅升值,那么会对我国稳汇率形成一定的压力。
当前我国资本流动总体可控
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我国自1994年起经常账户转入持续顺差状态,在2008年达到2924.7亿美元的峰值。2008年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国贸易方式改革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规模缩减,2012年起降至1000亿美元左右。尽管如此,整体仍处于比较高的高水平顺差状态。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为335.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列全球第三位。经常账户顺差规模较大,增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即使出现一定规模的资本外流也能够覆盖。
外汇储备规模雄厚。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下降,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8·11”汇改以后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至31428.21亿美元,相比2014年中下降了约35%。尽管有所下降,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依然遥遥领先,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雄厚的外汇储备也是我国应对金融风险冲击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我国资本管制有所加强。2015年“8·11”汇改以后,为稳定汇率,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我国加强了资本管制,尤其是对资本外流的限制。如加强了对企业利润汇出的管理,并出台了针对外债的全口径管理。今年5月,外管局加强了对银行办理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管理,并实施头寸下限区间管理(上限不变),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总体来看,相比2014年以前,当前资本管制的约束边际上有所增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受到的约束增多,有助于稳定资本流动、稳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