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企业盈余公积?
简单说,就是盈利了留得积蓄(钱)。 比如你今年赚了50万,交完20万的税,还剩30万,这30万就是你今年的盈余;但是你不可以全部花掉这些盈余,要留下一部分作为企业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于是你留了10万元作为盈余公积,那么剩下的20万元就是你今年的可支配利润了。
企业同样如此,如果今年赚了100万,交了70万元的税,剩下30万元,但这30万不一定都是企业可供随意支配的利润,因为可能还有10万元人民币的盈余公积需要留起来。要留多少呢?没有固定数额,取决于未来资金需求与当前资金供给之间的差额——缺得多就留得多,不缺就不用多留。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不可能把“盈余公积”全部取出来当现金花,除非……除非有足够证据证明企业根本没法赚钱或是正在巨额亏损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改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否则的话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自己的“储蓄账户”里提取比银行定期还高的利息收入! 在目前的企业融资环境中,所谓的“内部融资”一般就是指用盈余公积来扩大生产规模或满足额外资金的需要。不过,这里说的内源融资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是指相对于外部融资来说,因为毕竟外部融资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内源融资是不用付钱的(只要不支付超出实际利率的利息即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一定用途的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实现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股东大会或者类似机构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弥补亏损。企业发生亏损时,首先应以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弥补,当年净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继续弥补,但是所提取的盈余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只有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需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才可以把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二是用于转增资本。在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按规定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 25% 。三是企业经股东大会或者类似机构决议,还可以用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或者利润。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还有未确认为利润分配的资产重估增值、从税后利润中拿出的资金转存生产发展基金、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实行生产资金内部承包按超产分成提取奖励基金、根据企业职工大会或类似形式通过的决议提取职工住房基金、职工活动基金等,在一些行业和地方还相当普遍,对于这些基金,必须与盈余公积严格区分开来。因为不符合盈余公积的确认标准,即未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企业以净利润为分配标准提取的,都不能确认为盈余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