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生肖?
因为“正”是“正月”的简称,而“正月”就是农历的第一个月(春节)。 这是由于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法来标示日期,这种纪法将一年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天干配一个地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
由于“寅”对应的汉字为“春”,所以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被称为“孟春”或者“正阳”;同理,第二个节气为“仲春”,第三个节气是“季春”。 每个季节三个月,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汉字。 立春立冬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总是排在一起,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总是排在一起。
而每年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当立春日出现在农历正月时,我们称这个年为“正月”,也叫“春岁”,比如1984年春节是2月2日,立春是2月4日,这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就是“春岁”。 而腊月就是十二月,这是由于腊月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总是在农历十二月。
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标示气候特点,以指导农业生产。今天的气象学也沿用这种制度,把公历每月分为四节,每节五天,并用其来标识天气变化规律。 用现在的话来说,正月就是指农历的正月,即我们现在过的春节。 而古代的“正月”可不仅仅是今天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而是包含立春这个时间点在内的一整个月,即立春到下一个节气惊蛰前的一天。 在这期间,除了过节外,最重要的是备耕,也就是准备春耕,不能因为天气冷耽误农作。因此古代有“正月闲人少,官家早备耕”的说法。 过了正月,气温逐渐上升,农民要开始忙活起来,到了二月,“春和景明”,万物都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