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都能加工什么作用?
山药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物,味道甘甜,吃法多样,既可凉拌,也能热炒。其在中医上也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既能食用,又能入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虚泻,肺虚咳嗽,肾虚泌尿系统等症状。
山药虽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但是中医使用山药时,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炮制加工工艺,从而改变山药的性能,扩大它的治疗范围。
生用
生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肺,益精,强肾,补脾胃等功效。如:神功内托散、补肺汤。
炒用
山药炒黄后甘味减弱了,涩味增强。擅于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如: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
麸炒
山药用麸皮一起炒制,同样甘味减弱,涩味增强,且用麸皮炮制,可以缓和山药的粘腻之性。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尤其适用。如: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
土炒
山药用灶心土一起炒制,能增强补脾胃,止泻的功效。尤其适用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大便溏泄者。如:参术汤、固真汤。
炒炭
山药炒炭后,味道变苦,涩味增强,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多用于冲剂等。
酒炙
生山药用黄酒拌匀,浸透,稍闷润,文火炒干。酒炙后补肾,涩精,止泄,强腰膝的作用增强了。用于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遗撒,尿频等。
山药虽然用途广泛,作用强,但是,也不能过量使用,一般情况,使用量为15克至30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