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值金融怎么样?
楼上的回答都太正式了,我就说个笑话吧。 当年刚去朝阳公园那家分所时,人事的小姑娘先给咱们培训,其中有一条是关于着装要求的。小姑娘说:“咱们所对穿着是比较自由的,如果是夏天的话,可以穿比较清凉一点的衬衫,如果是冬天呢,可以穿大衣或者羽绒服。不过,你们一定不要穿紧身裤啊!”
当时大家都很纳闷儿,这跟衣服有啥关系啊。直到过了两年,有一次开大会,我旁边一个业务部的同事没穿外套就过来了,所里通知他回去换一下,记得当时特别不好意思。
至于为什么不要穿紧身裤,我们也是懵懵懂懂,直到第二年所里组织秋游的时候,大家到了龙庆峡,导游小旗一挥,说:“请大家把外套脱掉,准备登船啦!”于是大家解开扣子,脱下了外套……原来,朝阳公园那地儿,到春天风沙很大,裤子如果紧紧地贴着腿,风沙进了裤腿很难受的;而秋天温度降低之后,光腿穿着紧身裤也冷哇呀。 所以,在朝阳公园的那几年,虽然工资不高(才两千多块钱),但大家活得还是挺自在的。
人才市场两极化发展
一方面,缺乏金融创新人才,比如在金融衍生品、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养老基金、健康险等需要创新金融业务的领域中,“会做事、事做得好,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稀缺。另一方面,金融领域“就业内卷”和“人才流出”现象存在,由于传统金融机构部分岗位的工作同质化、内卷化,且薪资待遇没有明显提升,导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的意愿降低。同时,新兴科技和产业公司崛起,以及新市民金融、养老金融、健康金融等细分业态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金融人才外流至相关行业和中小企业。
在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发展中出现“人才荒”和“就业难”并存现象
面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和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大量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投融资市场潜力巨大,但相应的资本市场人才队伍尚不健全。近年来,北京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财务顾问等中介型人才和分析师、风险投资家及其它专业投资者等投资型人才缺口较大;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发展乏力,与之相应的研究决策型、业务管理型人才供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