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谁和美国?
我看过很多个版本的“邓小平和美国的对话”故事,出处不同,内容也有差别,但核心意思是一致的,即美国有实力打垮中国,但不会真的这么干;中国人愿意打一场消耗战,但为了民族生存,也会寻求和解,但在谈判桌上我们不会低头。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2005年3月9号央视三套的《焦点访谈》里,节目播出时间是下午五点五十分左右,当时我正在上初中,记得很清楚。
节目中记者实地探访了深圳的一家电子厂(具体名字忘了),该工厂为外企,美国老板,雇佣了大量的国内员工。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美国老板(英文名,不好意思忘了),他热情洋溢地讲述了是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带来了发展机遇,使他的公司能够在中国赚大钱。 当然,这位美国人的论调是绝对符合美国政府宣传口径的,肯定没说一句中国的好话,甚至提到中美贸易时,他说中国每年都要进口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和汽车(原话记不清了,大概这个意思)。不过,他最后也说了,如果美国和中国打仗,美国输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中国军队可以投入大陆的所有兵力(这句话很惊人,当时我并不知道台湾还有美军基地,因此印象非常深刻),而美国不可能将海外所有的陆军都调回本土。
后来,这个故事被各路媒体大肆宣扬,成为著名的“邓小平和美国人的对话”。不过,我当时看电视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位美国老板说的中国每年进口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汽车和大豆到底是什么? 我当时住在北方一个县城里,生活条件艰苦,买不起汽车,日常出行主要靠骑车或坐公交,印象中除了电视里放过的红旗轿车和其他几个国产品牌的轿车外,根本没有别的外国品牌汽车(奇瑞、吉利这些当时还没崛起),因此对我而言,这位美国人口中的中国每年要进口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汽车简直不可思议! 但故事就是这样,越传越神,什么日本汽车啊德国机器啊都被加到了这个故事里。
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天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是新华社编写的《时代潮——改革开放1978~2008》,里面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可能是转载于其他媒体),让我惊诧的是,这本书居然把“对话”中美国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录了下来,包括前面所说的中国每年从美国和欧洲要进口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汽车和大豆(书里有原文),这说明至少新华社自己知道这个故事是多么不可信。
但是,这个故事还是流传下来了,并不断被各种媒体引用,成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