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半导体行业回暖?
半导体行业回暖有以下原因:
2022年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从年初的市场缺货到年底库存高企,产业呈现周期性遇冷态势。有专家认为,半导体市场当前的低迷状态会一直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下半年有望回暖。推动其回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消费电子需求有望回升。尽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电脑出货量大幅下滑,但在库存逐渐去化后,2023年第二季度终端生产动能有望回稳并小幅增长。同时,汽车电子发展势头正盛,成为拉动半导体需求的排头兵。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0%,中国销量增长超过120%。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阶段,单车使用芯片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推动了功率器件、MCU、存储芯片等的出货。智能家居、5G、数据中心等也将成为半导体新兴市场。
二是5纳米、3纳米新工艺将开始量产。台积电、三星在2022年底先后宣布3纳米工艺制程技术投产。不过,与5纳米工艺相比,3纳米量产初期成本高出50%,其真正大规模放量可能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但新工艺的量产将率先推动产业链前端EDA、IP、光刻设备、先进封装等市场发展,进而拉动设计、制造和封测产能扩张。
三是本土化程度提升。2022年,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了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本土替代成为我国半导体企业的新机遇。全球前10家IC设计企业中,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企业数量已从2021年的5家提升到2022年的6家。国产存储器销售额从2021年的29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07亿元。从本土化路径看,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领域为成长性最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