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洗澡?
第一步,调节好洗澡水温度。冬季洗澡,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6-28℃左右。洗澡水不能过热,以免烫伤孩子的皮肤。洗澡时可以先放冷水再放热水,用试纸或者手肘内侧试验水温(手肘内侧皮肤薄嫩接近幼儿皮肤,避免手接触过热的水受烫伤)合适的温度应是不凉不热。
第二步,备好洗澡用物。洗澡前需把所需物品都准备好,以免在洗澡过程中因东西遗漏而中断洗澡,受凉生病。必要时可以把物品放到孩子能触及到的地方,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习惯。同时注意室内温度,给孩子洗澡时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2℃左右。
第三步,做好洗澡前的准备。孩子在饥饿或者吃奶半小时内也是不可以洗澡的,应让孩子在吃奶后半小时以上再洗澡。洗澡前应让孩子排尽大小便。冬季洗澡时,应让孩子在室温中待一会,以使孩子适应环境温度,再脱衣服,以防着凉。
第四步,开始洗澡。给孩子洗澡时最好由爸爸或者妈妈其中的一人固定,这样孩子养成习惯,在洗澡时不哭不闹,情绪稳定。给孩子洗澡时清洗过程一般应为脸-头-颈部-上肢-胸腹-背臀部-下肢-后臀部-后背部-颈部-头-脸。洗头时左手托住孩子的头颈部,拇指、食指分别堵住双侧外耳道,防止洗澡水进入耳道内;右手用苏打水洗头(苏打水有清洁、消毒、止痒、去垢的作用,方法是100ml温水中加0.6g小苏打)。然后清洗脸部,先用左手食指醮点洗澡水,点入一侧眼睛后再迅速擦拭,换干净的食指蘸水进入另一只眼睛擦拭(为防止孩子眼睛不配合,注意蘸水要少,点入眼睛时速度要快),然后用右手手掌清洗耳后及颜面部。清洗胸腹部时,左手仍托住头颈部,右手托住腰背部,使胸背部露出水面,然后清洗,清洗时注意动作要轻,不要过于使劲,防止用力过大造成肌肉损伤或者骨折。清洗下肢时,注意不要浸湿头部,防止孩子呛水。清洗下肢时用左、右手分别托住两上肢,使一侧下肢露出水面后清洗,然后再清洗另一侧下肢。
第五步,洗完后用干浴巾包裹孩子身体,然后轻轻拭干,注意在包裹和拭干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孩子的皮肤娇嫩,拭干身体时不要来回反复擦,防止把皮肤擦破。拭干身体后在皮肤褶皱处涂些爽身粉,全身涂些润肤油,然后穿上衣服。
最后,冬季洗澡后由于受到冷空气刺激,孩子身体会排出一部分热量,导致稍微有些出汗,要注意及时擦拭干,防止再次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