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五行属什么?
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说“中国建筑世界中最古、中国建筑世界中独具风格”。木结构体系作为中国建筑的主体,它在构造上的基本做法,无论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具有高度的成就。它那纵横斜直的构件与曲线优美的挑檐在“间”的单位组织下,可以取得统一、协调的构图效果,并可以实现“间”的重复以及通间和若干“间”的扩大并用的极其灵活的平面及空间组织。
中国古代建筑是木结构的,而木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一,那么木和五行中的其他四行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古代建筑从总体上讲是非常稳重和庄重的,它在艺术特点上注重群体组合和环境的结合,不单是就某座建筑,而总是就某一整体建筑群来布局安排的。其结果既造成了一种和谐之美,也体现了阴阳变化规律。就个体建筑而言,建筑本身在结构上采取了由台基(地)、屋身(人)和屋顶(天)三部分构成,体现了“天、地、人”的思想,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坐实”效果。
就群体建筑而言,如一般宫殿和民居建筑群往往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布局,这种格局体现了以中心为主,两旁陪衬,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思想。一般以正房或正厅为尊,左右厢房互为陪衬。在风水术中,以南属“火”(南面阳光充足,温度较高),东属“木”(东方是太阳升起之处),北属“水”(太阳落山,光线不足,温度较低),西属“金”(太阳落山,温度低,光线足),而“以木生火,以火生土”,所以,整体布局应背西朝东,实际生活中背北朝南。
古代大型建筑群一般都有多组建筑组成(通常是有南至北依次为多组建筑和庭院),组与组之间常以夹道或照壁相隔,“隔而不失通”,从而造成空间变化、收放曲折的美感,这种美感既是组合之“道”,也符合了中国传统学术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多)物”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