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五行属什么命?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多有认为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象征万物。《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分别对应着五种基本物质,其特有的性质和作用关系被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关于五行所代表的物质本身,有另一种说法如下所述: “天地之数十五而有五,故五行而有十。天有一,地有两;天有三,地有四;天有五,地有六;天有七,地有八;天有九,地有十……所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也。天数五,地数五,五六三十,故五行有五十”(《白虎通》)。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三种不同的事物,合起来便是五行各三十种事物了。 由于此说见载于汉代王充的著作,故又被称为“王充之说”。清代学者赵翼曾考证过此事,他认为这种说法出自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而并非王充首创 (参见《陔余丛考·五行》、《廿二史札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元素达一百多种,其中常见的约八十余种,这些元素构成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种类,从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然而古人没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他们只能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对自然界进行分类,于是便有了“五行”之说。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文献中,五行往往被用作一个动词,它的含义是“变化”或是“运行流动”的意思;到了后来,人们才赋予它“物质”的含义。例如:《孟子·告子上》中有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情,禽兽有生命而无知,人有知且有情。”这里的五行都是作为动词来理解的,它们表示的是一种变化的规律与形态。而在后来的书中,五行开始成为五种物质的通称。五行最初并不是指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一种描述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理论模型。
至于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古人给出的答案是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阴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代表了万物最基本的两种属性,即阴柔与阳刚。二者互相作用,便产生了各种现象。按照阴阳二气的运动轨迹,便可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而演化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 根据古人的观察,宇宙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因而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五个大类:木、火、土、金、水。这五大类事物的特性以及对应的颜色、季节和方向如下表所示:
当然以上只是古人划分世界的简单模型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模型也被不断修正完善。例如汉代以后出现的五德终始学说就是这一理论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