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权熙羽权熙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有“中,内也”“中,不偏不倚”的解释,中的含义是表示空间、位置的概念,即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范围。 由于古人将天地人三才对应于方位关系,所以也就衍生出了对中的其他解释: 中,下上也。——《说文》 “中”在甲骨文中写作图一,其中有两个部分组成,上面的一横表示天,下面的一横表示地,中间的一点代表人。这种形义相符的文字造法反映了古人用自然现象来模拟人事的观念,同时也说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的崇敬和神秘感。

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开始出现了“中”的另一种写法(如图二),这种字形简化了上下的结构,改为一个短横将左右两部分连接起来,从这一时期的金文字形看,中与止的形体非常接近。那么“中”为什么由表方位意义的形体演变至表中心之意呢?这主要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中央位置的重视程度增加,于是便将这一意义赋予了原先表示空间的“中”。

到了小篆时代(如图三)中已经演化为固定化的字体,这种形态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汉字之中。不过虽然中始终保持着固定的书写方式,但在不同时期其偏旁部首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小篆的中以“囗”替代了其上部的“一”,汉隶则多作“口”,楷书则又省变为“口”。至于中的下部,在小篆及隶书阶段都写作“寸”,而楷书中则大多写作“卜”,也有写作“丰”者。

根据现代汉字的构形原理可知,中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它的上部为“囗”或“口”(意为四周包围),下部为“寸”(指长度单位)“口”“寸”皆声旁。因此中属于典型的会意兼形声字,它既具有会意的特点又可以作为形声字的声旁使用。

在中字的演变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中除了用作偏旁外还被用来单独作字,这种情况大都出现在金文和小篆当中。例如大钟和石鼓文中都有这样的例子: 从上面的示例可以看出中在古代还曾经被当作过单独的字来使用,并且它在古书古文中的读音与现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表明中在古代就具备了独立的表意功能,这与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声字有很大的区别。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最早是表示中心、方位的名词概念,但随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不断深化,加之生活中经常涉及到对物体中心的感知判断,于是便又将原本表示空间的名词引申至表示中心性的动词用法,后来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表示符合标准意义上的形容词,以及表示居中的介词短语等多种用法。中是由象形字演变成兼有会意特征的形声字,它是汉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常用字,同时也是当今汉字中的典型实例之一。

补充一句,其实关于字的五行属性的探讨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定论,我们所能见到的资料大多都是后世学者的推测而已;而且这些所谓的五行只是古代中国阴阳五行的延伸,并不能作为现代学界的通用理论。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不用考虑字的五行属性,但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素,毕竟很多名字讲究的就是一个音韵和谐顺耳好听罢了~

优质答主

首先更正一点,“金生水”是正确的;但“水生木”——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1)水主生,是指水的生化功能——即滋养万物的属性。所以用“生生不已”去理解它会更贴切一些。 比如《黄帝内经》里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时……如是则精微充而阴气盛,精气充足阳气才能旺盛,阴阳平衡、循环往复地推动身体新陈代谢。 (2)水生木 ——这里的“水木相生”其实指的就是上述的金生水中的“水生木”这一环节——“水生木”是后一步的环节,而不是前一步的环节。这个环节也是说,水生木,是因为土中有木气,然后由木生发而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