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鸡代表什么?

罗贞麟罗贞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生肖鸡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与十二地支中的“酉”对应。生肖鸡也称为“酉鸡”“小鸡”等; 属鸡人具有独立精神的个性特征。他喜欢独立自主,不喜欢受到束缚。尽管他很善于与人交往,但他不会为了交朋友而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一旦别人触碰到这些原则的底线,他就会表现得非常强势。但另一方面,属鸡人又是非常谨慎小心的,他在与人交流时总是谨言慎行,生怕说出错误的话或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属鸡人的观察能力也很强,他能够很快的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新的变化。对于工作,他也是非常认真的,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认真仔细,不允许有任何纰漏出现。正是因为这种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和别人相处时总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青睐。不过,有时候太过认真也会导致属鸡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失败的发生。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变通,适当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让自己过于固执。

濮紫瑜濮紫瑜优质答主

鸡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之物,“鸡”和“吉”谐音,人们常用“吉星高照”、“吉祥如意”等来相互祝福。此外,古人将鸡的习性和外形进行人格化,赋予了鸡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

一、鸡守夜报晓,如同君子有仁爱之心,这便是“文德”;二、古代家鸡搏斗极具勇猛,有“武德”之刚;三、鸡对同类温顺,有“勇德”之仁慈;四、雄鸡羽毛丰满,引颈高歌,尽显“仁德”礼仪;五、鸡有固定规律的鸣叫和产蛋习性,为“信德”守信。

鸡年来临,人们常用象声词“吉祥如意、官运亨通、大吉大利、金鸡独立、闻鸡起舞”等,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祈福。

我国是鸡的故乡之一,距今新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早就有家鸡,其祖先是原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

鸡作为“德禽”进入我国传统文化有三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甲骨文就有鸡字,并开始把它人格化。

周代,天子在国都郊外设灵台、辟雍养禽兽,其中就有鸡。《诗经》和《周易》中都有鸡的记载。

西周时期,鸡成为人们占卜吉凶的工具。《周礼·春官》中,占卜官员占鸡卜、占梦时要向鸡等请示,占龟后要把结果告诉鸡,祈求得到鸡的赞许。

春秋时期鸡得到更广泛养殖,鸡文化进一步发展,孔子在《易经贲卦辞》的注释中说,“鸡有五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记载最为详细。“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后来,“鸡有五德”的说法历代流传而沿用下来,形成人们对鸡的基本认知。

古代军事,鸡有催人奋发杀敌的作用,成为军事谋略、兵家之计。“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东晋名将祖逖和刘琨年轻时,常为半夜鸡鸣而感动奋起。刘琨曾说:“半夜鸣,恶声也,防患未然耳。”便共同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表示时刻警惕,做好准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杜牧的诗描绘了古代行军起早行进的景观。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鸡虽有五德,其低昬于人则是贱,吾宁不可闻其叫鸣乎?”可见帝王也希望鸡叫能给他带来智慧灵感。

鸡为五种德行之禽,被广泛用于祭祀拜礼,是与猪、牛、羊、犬、雉并用的祀神祭祖之“牺牲”。

在古代中国民间社会生活中,鸡是禳灾辟邪、祈祝安康祥和的吉祥物,是百姓心中的“司晨之王”,是保护家宅安全的吉祥物,其作用广泛。

古人相信鸡有镇宅、护门、辟邪、止煞等法力,所以“门神画”大都以钟馗和雄鸡为主。旧时,几乎家家户户在正月初一的子时,都燃香点烛,将“门神鸡子”贴在门户和井灶之上。贴“门神鸡”时忌讳说话,据说这是鸡在报晓,人们“鸡言”的话要听从,不能与之“对言”。贴好之后,再打开鸡笼子,放鸡叫几声:“金鸡报晓,五谷丰登”。

旧时正月十五元宵夜人们要“照田蚕、烧火笼”,即用灯照着农田和家里养的蚕,边烧火笼,边说“蚕花廿四分”的吉利话。在火盆内烧旺木柴后,取一把稻草铺在底层,再将一只活公鸡按头朝灶的方向放入,让鸡盘旋于稻草上。鸡被火熏,拼命地团团转,团得越快越久象征来年蚕桑兴旺。也有人说,烧火笼把鸡熏得满身发热,预示着一年都能发。

旧历十二月三十夜守岁的儿童,将一碗生籽浸在水里,放在灶头,然后在旁边放一只活公鸡,让鸡照应,预示来年蚕花好、稻谷满仓。

旧时,产妇小孩易得痧症,人们用一只活公鸡或一只鹅,在患者身上不停地拍打着,边拍边说:“一担箩筐两只鸡,一斤鸡骨九斤毛,一包毛打成一团,团团打在患者身上。鸡毛毛,痧虫消,鸡骨骨,痧虫落,患者平平安安六时过”,拍完之后马上提着家禽到江边水井中洗浸,然后扔掉,据说这样就能把病气禳解掉。一些地方妇女还要买一两只活大母鸡,把母鸡拴在灶头,让其守护锅灶,据说这样鸡能啄煞病魔。

浙江兰溪流传着“祭鸡神”民俗,每年稻谷抽穗扬花时节,为祈求鸡神赐福“开花齐,谷饱满”,农民会将一公一母两只活的鲜毛鸡祭神,祭毕分给孩子们食用。

浙江的嘉兴、海盐等地新婚媳妇去公婆家,“押轿鸡”也要一公一母两只,在婆婆家吃完后,把鸡的内脏扔到厕所粪缸里,表示把瘟鸡瘟蛋霉运都倒掉了。

旧时,人们将鸡毛放在衣服口袋内和枕头下面,称为“打鸡”,据说能健身避邪。有的小孩易哭闹出痱子,父母会去大姓人家讨根针来在痱子上刺破出血,然后把鸡毛团成球按在出血处,盖上膏药。旧时,小孩跌倒脱臼、大骨节歪斜,家长会请医生施“复位术”。医生用“鸡吃谷”(鸡腿骨)或“鸭子喙”(上啄),在脱臼或骨节歪斜部位用力按压,形成内伤淤血,再在压伤处敷上膏药。据说这样骨节恢复好得快,且不易复发。人们把内伤淤血称为“落鸡毛”,把针灸称为“鸡啄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