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怎么算生肖时间?
农历,我国民间俗称的阴历,现又称夏历,是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阴阳历月的,每月分为上、中、下弦,每两天为一个节气。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分别对应23时至1时,1时至3时,3时至5时,5时至7时,7时至9时,9时至11时,11时至13时,13时至15时,15时至17时,17时至19时,19时至21时,21时至23时,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因此有了夜子时与早子时之说(其实无论昼夜,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的)。
将立春与冬至各划为一月之首尾。月首为“初”或“上”,月尾为“末”或“下”。这样,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十二月,每个月五个“节”,四个“气”,共有一百六十天。再用十天作为“闰月”,以调整季节误差。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至于为什么选这些动物来当标志,至今尚无完整的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先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大凡天地之间有异常的变化,如地震等,常常是在子、午、寅、申、酉、戌、亥这几个时辰发生的;而农作物的成熟也多在这些时辰里完成。于是,古人就选择了这十个时辰代表的十种动物作为节日的标志。因为节日总是和农事有关,所以这十个时辰选的十分准确!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意思:古代神话里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是盘古张开双臂站立着,他的左手拇指变成了今天的文曲星,右手拇指变成了今天的武曲星。其余四指则分别化作了东、西、南、北四极。另外,根据《尔雅·释鱼》记载,古人把鱼的眼睛分作十五类,每类鱼都有固定的称呼,它们分别是:鲮鲤(穿山甲)、鲔(鲟鱼)、鳝(黄鳝,无鳞)、鳅(泥鳅)、鲂(鳊鱼)、鳢(黑鱼)、鲋(鲫鱼)、鲩(草鱼)、鳜(桂鱼)、鲇(鲶鱼)、鲈(鲈鱼)、鳟(鳟鱼)、鲕(田螺)、鳙(胖头鱼)、鲻(鲻鱼)、鲱(池沼公鱼)。因为古代的“鱼”字,就是由这十五类的第一个字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