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在五行什么意思?

郭令渝郭令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敬”的五行,在古时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不是随便瞎说的。 古人在观察自然时会发现,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向下生长,即使人站起来走路、动物抬头奔跑,其身体也是向下的。只有植物是向上生长,所以植物的“行”是向上的。 那有生命物体的“行”呢?古人发现了,凡是具有蓬勃生机的事物,它的“行”都是积极向上的。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的事物,它的“行”就会衰退乃至消亡,其“行”是向下的。 所以“敬”字由“文”与“敬”组成。“文”的意思是事物具有生命力且积极向上;“敬”表示“行”是向上,而不是向下。两个字的含义叠加在一起,意思就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上行。这就是“敬”的五行属性——“木火土”。

举个例子:一个人很有生命力,他的运气也会很好,做事情很顺利,这是“木火”旺盛的表现。这个人如果脾气还很大,那就是“火土”旺,说明此人很有福气。如果是“水木”组合,这人要么特别胆小懦弱,要么特别有才华。

当然,这个理论只是对“敬”五行的一个大致解释,并不准确。不过也能大体反映出“敬”的一些五行特性。 另外提一点关于五行的生克制化知识。有人看到“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可能会以为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有内在意义的,比如火生土等等。其实,五行间的生克关系并非这么简单。五行生克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不是某个科目就能概括清楚的。这里我只是大致介绍了其中一种说法而已,而且这种说法也不是定论,只是一种观点。其他书上可能介绍的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所以学习五行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没有绝对的相生相克,也没有绝对的金木水火土。一切都是动态的。

敬洁花敬洁花优质答主

《说文解字》:敬,肃也。从攴,苟声。

许慎认为,“敬”是“肃”的意思。“攴”作形旁表示字义,“苟”作声旁表示字音。

东汉文字学家刘熙《释名》则认为,“敬,警也,常自肃警也”,“警”是警惕的意思。一个人若时时警惕,自然是毕恭毕敬的。

许慎的解释是对的,许慎生活的东汉,离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产生年代相对较近,他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也比刘熙多不少,所以对字的解说更为靠谱。

“敬”的甲骨文和金文,左边是“苟”字的篆体,右边的象形部分,下部是一只手,上部像一只眼睛。一只手瞪着一只眼,这是古人“肃”的样子吗?

“敬”字最右边的部件,篆书写作“攴”,甲骨文、金文也是这个样子。这是一个人手举棍棒的样子,是“举”的本字。《说文解字》说“攴,有所持击也”,就是打人的意思。有人手里举着棍子打人,会是什么情形呢?围观的人都战战兢兢,毕恭毕敬,以避免被误伤,对不对?古人在“攴”上又加上“目”,是为了突出人们看到人打人时的那种紧张心理。

“恭”“敬”这两个字意思相似。“恭”的甲骨文和金文,左边是“共”字(“供”的繁体字),右边是“心”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恭,肃也。”但甲骨文、金文的“共”字并非“供”的繁体字,而是“合”字的本字。从金文字形看更为清晰,“合”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间是一个“人”字,下面也是心,上面加上一横就是“合”的本字,本义是“结合”。

有人分析“恭”字甲骨文、金文字形时,认为“恭”字右边的并非“心”,而是“手”字,整个字像人在用手供奉着什么。其实不是,这仍然是“心”,“”字就是“心”的甲骨文,篆体文字就是这么写的。后来为了便于书写,这“心”字才变成“”。所以许慎认为“恭”字是“肃”,是恭敬、肃穆的意思。

后来,人们在“共”字左上方加了“一横”,就是“供”字本字。后来“供”作为“供”的繁体字,“供”又另加“示”作“示旁”构成了“敬”字的“供”。

许慎将“敬”解说为“肃”,将“恭”解说为“肃”,意思相同。“敬”字后来成了表示“肃”的多音字,“肃”的本字“肃”为“肃”的引申义——“严肃”“肃穆”“肃静”等意思服务了。

我们小时候学过课文《爱莲说》,其中“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莲的哪些优秀品质使周敦颐“独爱莲”?

周敦颐解释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内部贯通而外部笔直,不蔓延,不枝蔓,香气愈远愈清芬,正直,洁净。人站在它旁边时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样子,因此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具有一种“高冷气质”。

“亵”的甲骨文、金文、篆字都是这“亵”的繁体字的样子。一个女字旁,一个解字旁,表示衣服宽衣解带,松松垮垮。古时,“亵衣”就是家居衣,是“便衣”。在古代,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见到你穿“亵衣”的样子,也就是说,“亵衣”是对最亲近的人才能穿着的家居服。因此,古时“亵”表亲近、狎昵之义,后来有了贬义“狎昵不庄重”。周敦颐笔下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人怎么能够以“狎昵”的态度去玩赏呢?“亵玩”就是狎昵地玩赏。由此,“亵渎”就是不庄重地玩赏,不庄重地对待,“侮辱”的意思。

“敬”具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