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十六属什么生肖?
农历十二月(腊月)十七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了大寒,新一年的节气轮换。 从传统历法看,大寒恰为农历十二月(腊月)。在古人记载中,“十二月”有“腊”之称;而现代汉语中,“腊月”又作“腊月”。 《尔雅·释天》中有云:“十二月,季冬;腊月,蜡月。”其中的“蜡”字,即指腊祭。先秦之前,腊月又称腊月的月份为“大蜡”“大腊”“嘉蜡“高蜡”等。
可见,古时人们对于十二月的称谓颇有讲究。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在这一个月要进行腊祭,祭拜众神。据考,这一习俗最早出现在周代。 周礼中就有载:“季冬祭天神,燔柴”、“十二月祀百神于蜡宫”。 汉代郑玄对周礼的注解中就提到了此事:“十二月,万物不用力,故休不农。……此月也,天子乃与公卿大夫群士下至庶人,彻饮解酒。命田官进蓄种,命庖人咸膳齐备,以供后月之须。后月之事未毕,则前月之禁未尽除。”
也就是说,到了十二月,天地间的神灵都要休息了。人间帝王也要解除兵革,停止刑罚,与民同乐。此时,农夫开始准备来年耕作的农具和种子,主妇们也开始筹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便是“腊月”一词的由来了——十二月因被赋予了“腊祭”的意义,故而得名“腊月”。随着时代演变,后世不再进行腊祭,但“腊月”的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 而大寒节气正值“腊月”之中,用“腊月”来称呼这个节日再恰当不过了。 不过,民间也有“过年”一说。
这是因为,在古代,腊月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日子。而在现代,腊月正是游子归乡、家人团圆的时刻。在这样的情境下,说“过年”似乎更合适一些。于是,在现代汉语中,“腊月”又作别称“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