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发汗起什么作用?
在怀孕期间,母体的抵抗力会减弱,为了婴儿的健康,母亲会尽量抑制细菌感染,避免使用药物。但在分娩过程中,母体不可避免地会感染细菌,产后体温升高,这就是产褥期发热。 大多数孕妇的产褥期发热为低热(38℃以下),一般持续3~4天可自行恢复。但也有一些患者体温高达39℃以上,持续时间大于1周,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母子健康。
产褥期发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如产后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胃肠道感染、乳腺炎及新生儿脐炎等的发病率较高。另外,有研究显示,约20%的产褥期发热的患者可找到原发病灶,而70%的患者则可因应用抗生素而退热。如果产褥期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 对于急性产褥期发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方法,以迅速缓解症状;对于慢性产褥期发热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发热过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尽快改善症状,恢复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均应注意预防再次发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