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属于五行什么意思?

钱烈斌钱烈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古代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所谓五行。用五行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是我国古代盛行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五行观念产生于殷周时期,五行说形成于战国百家争鸣中。五行相生相胜(相克)的理论,是五行说的核心。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胜的顺序是: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这两种观念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典型范畴,并在传统思想领域中根深蒂固。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

“五材”说,是五行说的萌芽,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商书所载的五种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五行”,并构成了五行说的中心思想。西周时,五行思想已很流行,“五行”一词,在许多金文中已屡屡出现。战国时代,五行说正式形成。五行说的根本论点在于认为五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当时的太史伯认为,人们所认识到的甘、酸、臭(xiù臭味)、辛、咸五种基本味道,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色彩,宫、商、角、徵 、羽五种基本音调,和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央五个基本方位,都取决于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五味、五声、五色、五臭,都要以位于中央,五行也必须在土德为首的条件下,才能相互滋生;如果五行发生相克(胜),五个方位就要混乱,五色、五味、五声等也同时被破坏。因此,五行“是”不可相胜“的,”五味“是”不可相灭“的。

商周金文和《诗》、《书》中关于五行的记载,都表明当时人们认为五行与人的五种感情或五种器官有对应关系。而且五方与四季、十二月和十个天干等都有对应关系;五行与人的四种生活现象和四个社会阶层有对应关系。五行说认为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胜的关系。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是由五行所构成,它们按照相生相胜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使各种事物及其每个侧面保持着协调平衡。

五行说的盛行,是在秦、汉以后,尤其是汉代,它的这种五方、五色、五味、五音、五脏、五事、五行(包括十干)之间的匹配之说,成为当时一切文化制度的理论根据。如五帝说、五德终始说、河图洛书说等都是以五行说为基础建立的。汉以后,五行说的信奉者越来越多。三国时陈琳在《武军赋》中说宇宙“五气流衍”、“金木更相伐”,是说宇宙本来是“五材”所构成的,五行之间本来是相胜的。晋代郭璞注《山海经》,也大肆借五行说来解释一切。梁沈约认为,“五”本来就是“生成数”,“五德”就是“五材”,“五材”的关系就是相生相胜(《宋书·符瑞志论》)。

五行说在哲学上对世界万物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唯物主义解释,对后来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因此,王充、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沈括等学者在批判五行说中唯心主义部分的同时,对它在哲学上所取得的成果还是肯定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