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几画五行属什么?
艳字从《康熙字典》上查,是火字旁,部首为“色”,所以应属于火。 但我认为此字应该属木。理由是: 1、《康熙字典》中所列的艳字的解释中,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说它的形义,而第三条才是说它的读音。这说明在古汉语中,艳字的意思就是草木茂盛之义;
2、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发现“艳”字的部首竟然是草木,这就证明了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就是取意于草木的。另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鲜艳”“艳丽”都带表示颜色的“色”字,说明色彩鲜明也是形容花草的。 所以我认为古人造了这个字,最早是用来形容花草的。
3、古代汉语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都和草木有关,如“葱郁”“萋萋”“蓁蓁”“冉冉”等等。如果用来描述人,用“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来形容女子是很合适的。如果用这些词语来描绘一个男子,就显得突兀了——用词不当。反之,如果用“灼灼其华”“靡靡之音”等描写草木的词来描述一个男子,虽然用语恰当,但是感觉却非常奇怪,像是在形容一只牡丹花或者一棵草。可见,古人用这些词语的时候,最初都是用来形容植物的。 “灼灼”一词,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到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光线很强烈”,二是指“草木发芽”。前者比喻的是太阳,后者比喻的是草木。“灼灼”最初指的是阳光照射下的植物,而且主要是草本植物。
4、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收录了一个异体字“灎”,并给出了“艳”字的另一个含义——“潋滟”。但古汉语中有好几个“灩”字,含义比较多,且都不表示光彩鲜艳之义,因此可以证明这里的“豔”“灔”字都不是形容光彩的。 如《诗经·郑风·溱洧》有“士与女,方秉蕳兮”。“泮”字在古代是指水边之地,而“蕳”是一种香草,拿它来做比喻的“士与女”所持的花束当然也应该是一种香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