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外债?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有过,现在又有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把美元换成黄金和资源,或者用这些外汇储备给人民直接发福利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它是怎样在一个贫穷落后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了这样的经济增长的? 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我们称它为“后发优势”或“后发效应”。所谓的后发优势就是指一个经济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前面经济发展中没有实现的要素积累(包括未使用的资源和未被利用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各种资源配置都是由政府说了算,市场发挥的作用很小。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速很低,人均GDP非常低;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机制引入的过程,它是市场作用不断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力量不断被激发出来,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急剧提高,所以中国经济增速快速提高,1978年到2013年这35年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9.8%,高收入国家平均GDP增长率也只有3%~4%之间。
但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也带来了外部不平衡的影响——贸易顺差和投资顺差。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以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出售,这意味着我国没有充分使用自己的要素投入,或者说我国的生产率水平比其他国家要高,否则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贸易顺差。同样,巨大的投资顺差说明我国的资本形成能力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强,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外国投资者蜂拥而至、抢购中国资产的现象。 贸易和投资顺差最终都转化为外币债权,也就是现在对外负债的主要来源。但这并没有浪费我们的资源,它正是运用了我们过去缺乏的要素(比如现在的进口替代战略要消耗国内本来稀缺的资源)。如果未来能够继续享受“后发优势”,这些债务将变成我们的资产。但现在来看,这个“后发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价格翻番,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保护也越来越严格……所有这一切都在降低着后发优势,中国正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再想利用大量的未利用资源和尚未充分开发的巨大生产力来支撑经济增长已经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