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籍人口减少原因?
这就要说一说,影响人口变动(出生和死亡)的因素了 简单说主要是三个:生育意愿、死亡风险和对流动人口的限制 三方面中,对于户籍人口的减少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生育意愿。因为其他两个方面都是对流动人口的影响,而生育意愿则是来自本地户籍人群,尤其是女性群体。 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制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计划生育”,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此外还有相应的奖励措施,主要是对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给予的经济补贴和其他优惠。
当然,随着全面二孩的开放,这些制度和措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二胎比例始终上不去) 但不论怎么变化,对生育意愿最显著的影响是存在生育约束的——在绝大多数国家,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政府都会给与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以鼓励家庭多生孩子。在我国也同样如此,只是这一项福利在逐渐减少,从过去的一次性发放到现在的按月领取。
尽管近年来不断有放开计划生育的消息传出,但迄今为止,这项制度的实质性变化并不大。所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他们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被抑制的。 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呢?很简单,如果生育意愿没有受到抑制,那么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当与农村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一样多,甚至还要更高一些。毕竟在城市里,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要远好于农村,人们的寿命也会更长。
然而现实情况是,城市户籍的人口死亡率是要低于农村户籍人口的。这就说明,城市的户籍人口是在净增长的,只不过这种增长十分缓慢而已。 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导致城市户籍人口增长过快的话,那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城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呢? 其实也不难想到,那就是房价和养育成本。这两样东西几乎是一类商品,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上升的。根据经济学的原理,物价的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也就是说当房价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少生或者不生,这样就能降低自身经济压力。
所以,高房价不仅是抑制人口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是推高出生性别比的一个主要原因。 高房价不仅仅是在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因为土地的成本越高,房价自然也就会越贵。于是,城镇化的进程就成了高房价的推手之一 为了响应国家城镇化战略,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拍卖出让价越来越高,以至于2016年很多城市的地价都已经超过了房价。地价的持续上涨必然推动房价的继续提升,而这又会进一步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
除了高房价之外,教育成本的上升也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养育一个孩子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这其中高昂的教育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开支项目。原本以为把孩子送进普通的公立学校就能够完成教育的任务,没想到现在就连进普通公立学校也要拼实力抢名额了。再加上各种补课班培训费,以及上了大学之后的贷款负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为了每个父母的心愿,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