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信道?

邢程竣邢程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 《礼记·祭法》有“天子大牢三祀,曰五帝”,“诸侯祭五帝而不如天子之制;大夫祭五帝。”郑玄注云:“祀,报也。言祭祀五帝以报答天地、山川、风雨、雨雪之宜。”又《周礼·春官宗伯》载有大司乐之职,“舞六佾(yì)”,“八佾”、“四佾”、“六佾”,贾公彦疏云:“此舞皆天地人神之舞,非为天子诸侯所专有。但文王以前,礼乐未兴,故《论语》先称‘韶乐’而后及‘武乐’。至武王伐纣,文武之事俱兴,故文王之世已有六佾之舞。”“天子八佾”,孔颖达疏引《尔雅·释宫》云:“庙中奏之大殿。”也就是说,这种舞是在祭祀天地的场所奏起来的舞蹈。至于舞者人数,“八佾”谓八行、八列共六十人;“四佾”谓四行、四列共二十四人;“六佾”则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如此计算,一佾当九人,二佾十八人,三佾二十六人……以此类推。那么,依此类推,六佾该是多少人呢?答案是一百零八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六佾”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据传,黄帝时置上帝五帝之位,各自配属乐师、舞师,并设有负责祭祀的祝史。舜帝时增奉五德,各有一帝,并各配属乐正。禹继舜帝之后,亦遵循前制。到夏后氏末年,王室衰微,祭祀废缺。商朝建立之初,曾对祭祀典礼做过调整,但到了晚期,同样废缺。周武王克商,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时恢复了祭祀典礼。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当时的祭祀场地分设南郊(天地)、北郊(四方之帝与名山)、东郊(日)、西郊(月)等处,并有专门负责各类祭祀的太祝、士祝、女祝等神职人员数百人。此外还有专门为各种祭祀制作牺牲(用于供奉的神牲)、粢盛(祭祀用的谷物)、秬鬯(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以灌祭)、血腥(动物的血和内脏)以及羹饭等各种食物的祝史、庖人、廪人的数百人。这些数字估计有些夸张,但应当说明,这仅是王室的祭祀人员,还不包括各地方国部落举行的各类仪式中所需的人员。

周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祭祀之风更盛。孔子说自己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祭祀大典的作用。因此从周代开始,儒生便把主要精力用来研究礼仪——包括各项祭祀的程序、规则等。他们编撰的《仪礼》七篇,详细记录了各类仪式的情况。至汉代,荀子等人又把儒生的礼仪著作加以编纂,形成更具规范意义的《礼经》十七篇,作为官方制定的礼典。至此,祭祀之礼正式列入国家法的范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