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灌肠有什么副作用?
这个要分情况来说,如果是身体有热毒或者湿热,那么中医通过灌肠清泻的方法来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 但是如果身体本身没有问题,或者是体寒、阳虚等情况,盲目进行中药灌肠就可能会造成副作用。 比如说有些人在没有中医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购买中药煎剂或灌肠药,用于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药物较多,如金银花、连翘等,这类药物属于寒凉性质,如果长期服用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错了,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灌肠液,里面成分复杂,有一些添加了西药和其他制剂,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很难把握用量和适应症,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那在临床上,中医到底会不会用灌肠这个方法治病呢? 其实中医很早就发现了结肠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大肠者,六腑之一,受谷消谷,传化糟粕”,就是说大肠主要作用是受纳、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排出废物。 所以对于一些病证,中医采用灌肠的方法治疗是有科学根据的。
不过应该强调的是,不是任何病症都适合用灌肠治疗,而且在选择用灌肠法时,也要避免长期使用。 目前,中医临床上能够应用灌肠疗法的治疗疾病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肠道湿热(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所致的泄泻;
2.湿热壅结于胃肠,消化不良导致的积食;
3.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4.大肠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
5.痔疮出血,单纯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出血,经过检查没有肛门周围脓肿、肛瘘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医通过灌肠的方法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西医看来,中医所用的方剂或者中成药等,很多都是具有杀菌或者抑菌的作用,这些药物可以作用于肠道的病原体,从而起到防治感染的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通过“治未病”的方式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