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放洋葱杀菌么?
1、首先,我们要清楚,生活中所谓的“细菌”和“病毒”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害。 答案是:不一定。 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基本卫生服务》,凡需消毒的对象分为五大类,分别是:
① 空气--室内微环境:居室、病房、手术室等;② 物体表面--接触传播媒介:家具、电器开关、门把手、水龙头、便器坐垫等;③ 污染物--污染各种物表: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④ 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医护人员手、工作服等相关物品;⑤ 特殊人群--孕妇、新生儿、免疫缺陷者及老人等特殊群体。
在这五类需要消毒的对象中,前三类对象是指需要清除的“病原体”,即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物质。后两类对象指需要控制的“生物标志物”,与病原体无关。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细菌、病毒对人都一定有害,因为细菌的分类相当复杂,不同分类结果差异很大(1×10^8~1×10^13个菌体数量级),而且同一种类细菌的不同细菌株致病性也可以有差别。也就是说,同一类微生物,有可能对人类有益,也有可能伤害人类健康。例如:
① 双歧杆菌属——可调节体内菌群失衡,用于治疗腹泻,减少肝脏解毒负担;
② 大肠杆菌——产生维生素B,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食物通过消化道传递;
③ 白色念球菌——产生抗生素物质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④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性细菌成为主要存在菌群;
② 频繁使用抗菌洗发水、除菌皂或者灭菌洗手液清洗皮肤,破坏皮肤表面细菌群落的平衡;
③ 乱吃药物、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外伤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人体抵抗能力,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2、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常见的杀菌剂对细菌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根据杀菌剂作用于细菌细胞的部位,可以把杀菌剂划分为两大类,即阻遏病菌细胞壁合成类杀菌剂和破坏病菌细胞膜类杀菌剂。
一般来讲,前者作用速度快,但对细菌酶具有耐受性,后者则具有较慢的杀菌活性,且对细菌酶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是广谱抗菌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于控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均有良好效果。但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问题。在使用此类药物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细菌耐药性,调整用药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号称天然的杀菌剂,如洋葱、大蒜、醋、茶叶等,其实,这些天然物质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抗细菌的药物使用。在日常用品中加入这些天然抗菌剂,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应当注意正确使用剂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