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字五行属什么?
“姓氏”一词最早出现于《元命包》,为“天子姓李天皇氏所出;其子伯夷姜姓也……帝舜因立伯夷为秩宗,以配食天子宗庙。故曰‘氏’从女”,也就是说,姓是祖先的称号,而氏则是后人的称号。
西周时,统治者为了控制天下人口,实行分封制,并将子孙的封地、爵位等分赐给诸侯,这些诸侯又分给他们的子弟和臣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互相兼并,原来的一百多个国家变得只有几十个,很多国君被消灭,原来他们拥有的领地也被其他诸侯吞并,因而他们的后代失去原先的封号,只能另谋生路了。
因此,他们不得不以其他方式区分开来,以别于原来的宗族支脉,这种区别的方式就是“氏”的出现,即以封地或官职为氏,如姬旦受封于鲁国,为周公,其后人为周公氏;齐桓公的异母弟公子无亏受封于卫,为公子无亏,他的后人则称为卫氏等等。
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统称为姓氏,所以有“百家姓”的说法。但是,汉代时,由于外族人入主中原,导致一些汉人被迫改姓氏或以父姓为氏,比如鲜卑族的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等等。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姓字五行呢?其实这源自对五行的错误理解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而这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例如古代将天干地支作为计时单位,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按照固定的顺序循环往复组成60个干支纪年,其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 庚辛属金, 壬癸属水, 寅申巳亥属水,子午卯酉属鼠马兔生肖,辰戌丑未属龙鸡狗生肖…. 而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之外均与五行对应,因此古人便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从而用来记录时间。
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万物均能归化为五行之一,而人体也不例外,所以人们也将身体部位归于五行之中: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五脏之气的运动变化可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诊断出是何种五行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生病的。不过现在的人都认为这是迷信思想,不会相信这一说。 所以有人说姓字的五行属什么其实就是姓属于哪个属性而已,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