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五行行属什么?
【五行为啥不叫“行为”?】 先说结论:古代汉语的“五”,一般是指虚数,并非具体数字;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五行为啥不叫‘行为’?”这个疑问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由于《说文解字》等古代字典的解释过于刻板,导致不少人误以为:古汉语中的“五”“十”“百”“千”“万”都是具体的数字……
再说背景: 1、五行的本义是“五材”或“五物”(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但是这里的“五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五行学说,而是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或基本材料,其与后世所说的“阴阳”一起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要素: “水”和“火”是自然界基本的物理属性,而“木”“金”“土”则具有更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古人将这“五材”作为判定事物性质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五材”是用来判断万物属性的基本标准,而非万物本身的具体内容。
2、五行的具体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即相生相克)—— 根据上述原理,五行又被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可见五行的核心概念为:“五物”(五材)+“五行”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五德”(五性)。
3、五行的分类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五行并没有被赋予任何特殊的含义,只是被看作一种描述客观事物的基本框架而已。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迁,人们逐渐将五行视为一种占卜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五行相生相克”就是这一演变的结果。
综上所述:古代的“五行”,是一种用于判断万事万物的基本框架,而不是对万事万物的具体描述。因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五行为啥不叫‘行为’?”——当然叫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