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怎么分的?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固定的交配季节,也就是发情期。 古人又通过对观察发现,每年的这个阶段大多数动物都是出生或者死亡,而只有人这一物种是生生不息的。 于是古人就断定了:人(属相)与年的关系类似于大月与小月的逻辑关系,多两个月少两个月的年份是没有的,“人无完人”。 年与月的关系类似于大月与小月的逻辑关系,没有一个月是30天的,也没有一个月是29天的。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十二生肖。
关于十二地支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里。书中这样记载:“辰、巳加寅,岁在戊辰;卯、辰加寅,年在甲子;寅、卯加丑,月在乙丑……”这里提到了“年”“月”,却没有提到“日”和“时”。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不完备,不可能精确到分、秒,所以“时辰”的概念在古代是比较模糊的,经常与“刻”这个单位混淆。 直到明末,西方的天文学逐渐传入中国,人们才开始用“太阳历”计算时间,也就是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30天或31天为基准,每天以24小时为基准,每个时区对应一个小时的时间差。这就是现在的公历纪元。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按农历记日的习俗。
现代人类学研究还发现,由于“十月怀胎”的说法存在,女性月经周期的长度普遍低于男性平均寿命/2,再加上古代医学的不发达,导致女性在生育年龄不得不依靠阴历计年以便准确估算自己的排卵期,在“双阳”之年容易受孕,从而保证种族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