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衰怎么办?
小儿心功能不全,简称小儿心衰(cHF)是指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喘息、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神志改变,如嗜睡、昏迷等。
目前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可以进行预防、治疗与康复的疾并而且经过积极干预后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病死率的并发症。 那么,孩子发生了心功能不全,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已经明确病因的心衰患儿,首要的问题是去除诱因。对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者应进行彻底的治疗;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衰,应注意休息,防治感染;对于高血压所致者应及时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对于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心衰,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用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二、一般治疗 对所有的心衰患儿均应采取基础治疗措施,包括:
1.饮食 给予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出现消化不良和胃肠胀气。有浮肿者,应进少盐、无盐饮食。
2.活动与休息 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制定不同的活动标准,轻度心功能不全(I~Ⅱ级)的患儿可日常活动和轻体力劳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重度心功能不全(Ⅲ~Ⅳ级)的患儿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肺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吸氧 高浓度(60%~70%)持续吸入氧气,每天不少于15个小时,可明显改善缺氧,缓解症状,降低猝死的风险。但需注意的是,长时间(超过2周)吸高浓度的氧气,可能产生副作用,应避免。
4.药物治疗 (1)正性肌力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兰)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其增强程度直接关系到心功能的改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均可通过血脑屏障,有一定程度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存在精神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儿不宜服用。 (2)扩张型心肌病激素治疗: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心功能具有改善效果,可减少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
(3)抗凝治疗 有研究表明,对于伴有瓣膜病的心脏病人,抗凝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临床医师应对该类药物引起重视,并在医嘱中加以应用。常用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 (4)其他治疗 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药)、β受体拮抗剂(贝塔类药物)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此类药物,可改善心肌重塑,保护心肌细胞,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原则 临床上治疗儿童心功能不全的原则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治疗,做到个体化给药,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及时调整用量。值得注意的是,当怀疑患儿的心功能不全是由中毒引起的时,应立即停用一切有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