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字五行属性什么?
《说文》解释“曜”字时说,“曜,耀也。从日,昱声。今作照耀。”古时“曜”与“照”、“昱”等字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都表示“光线照射”的意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曜”的字形和今天的意义都是一脉相承的。
但古人认为光必须是有颜色的,因此用“五色”来表示光的色彩,把青、赤、黄、白、黑分别作为绿光、红光、橙光、蓝光、紫光的象征。所以又用“五光十色”来表示各种颜色的光芒——这和我们今天用“五彩缤纷”来形容色彩斑斓的概念差不多了。这时如果要把这些色彩单独表示出来,就需要区分它们的字形了。于是人们造出了许多带“灬(或火)”偏旁的字,用来表示各种颜色: “火”是红色的象征,所以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都有“红”的意思。如“燃”“熔”“炯”“烁”“焰”“炜”“灿”“炬”“焯”等等。
绿色则是由“艹”和“高”组成的。因为“高”是绿色的象征,《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善射御,抑昭受。躬挟矢,秉策,发彼小豝,殪此大兕。”所以“高”字旁边加个“弓”,组成“高”字的繁体形式“髙”。而“草”字头加“高”,就组成一个表示绿色的汉字——“蒿”。现代汉语中“高”和“蒿”两个字都代表绿色,只是“高”用于一切绿色植物,而“蒿”则指一种草本植物。
白色是由“白”和“日”组成的。因为“日”中的黑色部分是白色的象征(参见上对“昱”的解释),所以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中,“白+日”总是表示“白”的意思。不过,这种用法到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见了,只有一些特定的成语中还保留着,如“一日千里”“白日做梦”等等。
最后剩下的黄色和黑色就比较特别。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表示黄色的“黄”和表示黑色的“黑”是两个多音字,它们除了表示自己本来的颜色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读音hēi时,表示的是“暗色”的意思。还有一个共同的意义——“不亮”。《礼记·檀弓下》“有剑戟焉;有置盾焉。故君子之坐,必有位置。”孔颖达疏引王肃之言曰:“席虽至卑,亦尊位也。今正席而坐,则背不可以向暗。”所以说黑色和黄色在古代既代表特定的颜色,又表达某种不亮或者暗昧的意思。这里黑色和黄色的“黑”和“黄”其实都读作h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