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是什么生肖?
“莴”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 “莴,草也。一名蘧菜,生池泽中。茎叶嫩时可食。” 可见,莴即是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的总称,可以食用。而且,这种草本植物在古代还是一种贵细药材。
清.吴球 《本草求原·蔬菜》:“莴,《唐书》谓之莴莱,其蔬嫩时,颜色淡绿,茎圆而脆,无茸毛,微有筋脉,味甜。” 又清.朱震亨 《本草衍义补遗·菜部》:“莴,生者气香,鲜脆而微苦;熟者色黄,甘而带涩。” 由此可知,古人说的“莴”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水生物,颜色呈绿色,生食略带苦味,煮熟后变成黄色,味道甘甜。现在常见的莴苣也就是唐代以前的模样,植株高大,叶片较大,颜色深绿,茎粗壮且表皮薄,口感清脆,略带苦味。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莴”是现在的莴苣吗? 其实,严格来说,古代的“莴”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莴苣。因为,我们所说的莴苣(Lactuca sativa)属于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据现代科学分析,莴苣属大约130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及北美等地。其中,有80多种产于欧洲,20多种分布于北非。而中国古代的“莴”则属于泽泻科(Hydrocharitaceae),是一种多年生的沼生草本植物。
《中国植物志》中的描述如下: “荸荠属(Hydrocharis),该属共有67种,我国只有2种。本属植物生长在淡水或咸水中,通常具有肥大的根状茎和粗短的茎,茎多分枝,表面具沟纹和纵棱。叶基生,呈莲座状,宽披针形,边缘微波状或具锯齿。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顶生,花很小,白色,花瓣5片。浆果黑色,圆形,有种子4-6粒。花期5-6月,果期7-9月。"
可见,古代的“莴”与现在的莴苣完全是两码事。古代“莴”的形状像荸荠,只是形状相似,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个物种。用现代语言描述“莴”的样子大概是这么样的:长长的根状茎,上面长着肥厚的叶片,开白花,结黑果子......这明显是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嘛!
莴是老鼠的生肖字。在十二生肖中,每个生肖都有很多的吉祥字,起名用吉祥字既能符合生肖的相生相克规则,又能让名字更加吉利,有美好的寄托。莴就是有吉利寓意的吉祥字,用在老鼠的生肖名中。
在给属相为鼠的人取名时,除了可以多用有金木字根的字,比如莴,还可以在名字中加入以下带有吉祥的字,让名字更有吉利美好的寓意。
1、喜字辈
喜字辈的字是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的造字规则,指的是在名字中加入喜字旁的字,利用喜字旁的字的美好读音和含义,让名字带有喜气,有吉祥喜乐的寓意。同时喜字辈的字多为形声字,声旁多为人字旁,为“人”字辈。喜字加上人字旁的字有以下这些:愉、怡、悦、倩、欢、惜、愉、倩、忻、愉、倩、忻等等。
2、同音字
同音字取名也是中国的常用取名方法,利用谐音字,来表达美好的期望和祝福。因为谐音字也是同音字,所以同音字取名,既有同音同声的美好,又有谐音字的吉祥寓意,是很好的取名思路。如“财、材、才、裁”、“福、蝠、馥、蝠、匐”、“康、gang、gang、gang、慷”、“德、得、迪、嫡、跌”、“乐、岳、戮、勒”等等。
3、吉祥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吉祥成语,很多更是世代流传,非常有名。利用吉祥成语来取名,名字既有美好的寓意,也是成语的寓意和传承。如“天之骄子”、“蒸蒸日上”、“金石为开”、“万卷藏书”、“鸿德维翰”、“如花在野”等等。
4、诗句
诗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珍贵的部分,古诗不仅朗朗上口,还有丰富的意韵,用来取名不仅有诗情画意,还有着诗的寓意和意境,是非常好的取名方法。如“青云”出自《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瑾瑜”出自《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祎兮,谓何不其以此无霰乎。」」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亏圣速乎。南箕张口尾不应兮,操守多端,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