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什么是生肖?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俗以二月二日为清明,四月四日为端午。”“端”字本义为“开头、初始”的意思; “午”字在中古之前读音作wǔ。
所以,先秦以来的“端午”实际上就是现在流行的“端午”,指的是农历五月的一个初五、十五或者二十五的日子。 不过,这些日子可能并不都对应夏至,因为古人是用阴历(月亮的周期)来计算月令的,而用阳历(太阳的周期)来计算节气,两者结合来推算,就会出现误差。
我们看到的古代文献中关于两节的记载就会产生差异(比如屈原投水的日子在汉代文献里就记载是五月五日或六日),这种差异正说明我国古代对节气和月令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是还不能精确的算出对应的阳历日子。
到了唐代,人们发现了通过计算闰月来调整节气与月亮周期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记载的“夏至三庚逢腊尽,清明月底属芒种”之类准确纪时的诗句。这时,“端午”这一名字所包含的具体日子也就逐渐明确指“五月初五”这一天了。
至于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虽然未必起源于屈原,但是在屈原的故事流传之后自然就作为纪念屈原的内容被添加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