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老虎是谁?

李宇哲李宇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叫做“王五的祖宗——先人”。这里的“王五”当然不是指袁世凯的侄儿袁克定,也不是指北洋时期的著名军阀、国民党陆军上将王仁溥(字五亭),而是指一位名叫王振的太监。这个王振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著名的“权倾朝野”的王振。

这位王振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山西介休,据说长相极其俊美,浓眉大眼,面如桃花,说话声音很好听。因为家中贫困,所以王振没上过几天学,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盲。

但因为长得帅,又非常聪明善于察言观色,所以被选到了后宫中伺候皇太后。由于表现极佳,深得信任,因而一步步获得了权势。因为“振”与“贞”谐音,为了避嫌,朝廷专门下旨让他改姓王。

王振的升迁之路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从侍候太后开始,一直做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内臣中的头面人物。 朱祁镇是个武人皇帝,喜好玩戏弄武艺,所以对武人颇为宠信,王振靠着这张巧嘴和武人本色,成了深受皇帝青睐的大太监。

随着宠信日隆,王振的权力欲也急剧膨胀。后来甚至胆大包天到怂恿皇帝亲率大军出征蒙古,想以此树立自己的威望。结果出师不利,英宗被蒙古军生俘,王振则狼狈逃回。

虽然最终英宗还是在蒙古人的胁迫下与王振里应外合打了败仗,但毕竟保住了皇帝的面子和里子。所以朝中虽有大臣上书弹劾,却也碍于情面不好深究。 王振得此宽待,越发张狂起来,不仅在家乡广置田产豪宅,而且还极尽奢华之能事,甚至将太监们居住的地方都粉饰一新,弄得珠光宝气,连宫女的服饰都用上了珍贵的料子。

当然这些花费自然都有百姓来承受代价。 除了在家中作威作福之外,王振还特别喜欢结交士林名流,那些有名的文人学士只要被他看上了,无一例外都会被他拉拢过来。王振的势力不仅在宦官之中首屈一指,就连外朝也是无人能出其右。

后来明世宗朱翊钧即位,王振的旧部太监许显纯执掌刑部,对不服王振的官员严加惩处,甚至将其族人中应天府尹李士翱下狱致死。自此王振更加肆无忌惮。

嘉靖初年,翰林院编修杨廷和之子杨慎因反对世宗迷信道教而被下狱,施以廷杖,打得杨慎遍体鳞伤。王振不但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杨慎才学出众,将其召至家中,优待有加。

如此跋扈嚣张的人物,自然是人人痛恶。于是民间便流行起一种歌谣来讽刺王振:

大小伙计四品官,

外带一个九品衔;

手捧黄匣入宫去,

夜持金碗饭后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