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股份如何稀释?
这个问题比较经典,值得深究! 首先明确一点,融资时股份是否真的会稀释? 答案是肯定的,以A轮为例,如果这个时候融资1000万(估值1亿),有2个股东,每个股东出资500万,那么每个股东的股权比例是50%,也就是各自拥有公司50%的股份; 如果这个时候融Z资金1500万(估值1.5亿元),还是2个股东,那么每个股东可以拿到750万元(1.5*0.5=750),但是持股比例却变成了37.5%(750/1.5亿=0.05*100%),相对于之前降低了2.5个百分点,这就是所谓股份被稀释了; 如果融Z资3000万(估值3亿元),那么每个股东可以得到1500万元,持股比例为16.67%,相对于之前的750万元来说,增加了833万元的收益,但同时持股比例也上升到了16.67%。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融资额越大,股份被稀释的比例就会越高,反之则越低。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A轮、B轮、C轮等每一轮融资中,由于投资方会优先将钱投入到公司里,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公司的估值一般不会是1个亿,而是不断增长的价值,比如第一年会增值到1.5亿元,那么第二年就可能上升到2.5亿元,第三年可能达到4亿元等等,所以最终结果可能是你拿了更多的钱,但所占股权比例并没有下降,这种情形下,所谓的股份就被“稀释”了。 但这里所说的 “稀释”和前面所说的有点不同,因为这里是基于公司价值提升所带来的股东权益缩水,而不是外来资金的进入所导致的股东权利被削弱,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前者是价值的等价交换,属于合理正常的情况,后面一种则是变相抽走你的血汗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